题目内容
18.氮元素和碳元素一样也存在一系列氢化物.例如:NH3、N2H4、N3H5、N4H6….(1)写出该系列氢化物的通式:NnHn+2(n≥2).
(2)类似于烷烃可以形成直链也可以形成支链,上述氮的氢化物也存在同分异构体.上述系列第6号物质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一氯代物有三种的结构简式是:或NH2-NH-NH-NH-NH-NH2.
(3)已知NH3为一元碱,N2H4为二元碱,N2H4在水溶液中的一级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N2H4•H2O?N2H5++OH-,试写出N2H4的二级电离方程式:N2H5++H2O?N2H62++OH-.
分析 (1)根据氮原子和氢原子个数之间的关系确定氢化物的通式;
(2)一氯代物有三种结构说明有机物中含有三种类型的氢原子;
(3)N2H4是二元弱碱,可分别发生N2H4+H2O?N2H5++OH-、N2H5++H2O?N2H62++OH-两步电离.
解答 解:(1)根据氮原子和氢原子个数之间的关系:氢原子个数比氮原子个数多2,所以通式表示为:NnHn+2(n≥2),
故答案为:NnHn+22(n≥2);
(2)有机物中含有三种类型的氢原子,其一氯代物就有三种结构,为、NH2-NH-NH-NH-NH-NH2,
故答案为:或NH2-NH-NH-NH-NH-NH2;
(3)N2H4是二元弱碱,可分别发生N2H4+H2O?N2H5++OH-、N2H5++H2O?N2H62++OH-,
故答案为:N2H5++H2O?N2H62++OH-.
点评 本题涉及通式、结构简式、弱电解质的电离等综合知识的考查,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整理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1.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表空格中.
A、同位素 B、同分异构体 C、同系物 D、同素异形体 E、同一物质 F、同类物质
A、同位素 B、同分异构体 C、同系物 D、同素异形体 E、同一物质 F、同类物质
物质名称 | 相互关系 | 物质名称 | 相互关系 |
①氯仿与三氯甲烷 | ④氕、氘、氚 | ||
②一氯甲烷与四氯化碳 | ⑤白磷与红磷 | ||
③乙烷与新戊烷 | ⑥正丁烷与异丁烷 |
6.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标准状况下,11.2 L二氯甲烷( CH2Cl2)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 |
B. | 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 | |
C. | 1mol羟基(-OH)所含的电子总数为10NA | |
D. | 1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中,氢原子的总数为1.2NA |
13.对于0.1mol•L-1 Na2C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升高温度,溶液的pH降低 | |
B. | c(Na+)=2c(CO32-)+c(HCO3-)+c(H2CO3) | |
C. | c(Na+)+c(H+)=2 c(CO32-)+2c(HCO3-)+c(OH-) | |
D. | 加入少量NaOH固体,c(CO32-)与c(Na+)均增大 |
3.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 ${\;}_{12}^{24}$Mg和${\;}_{12}^{26}$Mg互为同位素 | B. |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
C. | 氯化钠的电子式是 | D. | 乙酸与乙醇互为同分异构体 |
10.下列物质间的反应,硫表现出还原性的是( )
A. | 硫与氢气 | B. | 硫和氧气 | C. | 硫和铁 | D. | 硫和钠 |
7.重金属是指相对原子质量大于55的金属,重金属离子具有毒性.实验室有甲、乙两种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液,甲废液经化验呈碱性,主要有毒离子为Ba2+.如将甲、乙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显降低.则乙废液中可能会有的离子是( )
A. | Cu2+和SO42- | B. | K+和SO42- | C. | Cu2+和Cl- | D. | Ag+和NO3- |
8.向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A、0.6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图2为t2时刻后改变反应条件,平衡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
已知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图1中t0-t1阶段c (B)未画出.
(1)若t1=15min,则t0-t1阶段以C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C)=0.02mol•L-1•min-1.
(2)(2)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1.0mol.各阶段平衡时对应的平衡常如表所示:
则K1=0.84(保留两位小数),K1、K2、K3、K4、K5之间的关系为K1=K2=K3=K4<K5(用“>”“<”或“=”连接).
(3)t5-t6阶段保持容器内温度不变,若A的物质的量共变化了0.01mol,而此过程中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a kJ,写出此温度下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A(g)+B(g)?3C(g);△H=+200a kJ•mol-1.
(4)在相同条件下,若起始时容器中加入a mol A、b mol B和c mol C,达到平衡时体系中各物质的量与t1时刻相等,a、b、c要满足的条件为a+$\frac{2}{3}$c=2.4且b+$\frac{1}{3}$c=1.2.
已知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图1中t0-t1阶段c (B)未画出.
(1)若t1=15min,则t0-t1阶段以C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C)=0.02mol•L-1•min-1.
(2)(2)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1.0mol.各阶段平衡时对应的平衡常如表所示:
t1~t2 | t2~t3 | t3~t4 | t4~t5 | t5~t6 |
K1 | K2 | K3 | K4 | K5 |
(3)t5-t6阶段保持容器内温度不变,若A的物质的量共变化了0.01mol,而此过程中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a kJ,写出此温度下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A(g)+B(g)?3C(g);△H=+200a kJ•mol-1.
(4)在相同条件下,若起始时容器中加入a mol A、b mol B和c mol C,达到平衡时体系中各物质的量与t1时刻相等,a、b、c要满足的条件为a+$\frac{2}{3}$c=2.4且b+$\frac{1}{3}$c=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