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安徽模拟)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设计了如下实验:
(1)甲同学根据同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的变化规律,预测出同一周期,从左至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请你根据实验室常用试剂和仪器帮助甲同学设计实验,简述实验步骤和现象(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
分别取钠、镁、铝小粒分别与冷水反应,钠剧烈反应,镁和铝无明显现象;另取镁、铝小粒分别与等浓度的盐酸反应,镁比铝反应剧烈
分别取钠、镁、铝小粒分别与冷水反应,钠剧烈反应,镁和铝无明显现象;另取镁、铝小粒分别与等浓度的盐酸反应,镁比铝反应剧烈

(2)乙同学欲比较N、C、Si的非金属性强弱,设计了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其能否达到实验目的
(填“能”或“不能”),设计的理论依据是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合物酸性越强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合物酸性越强
. 但也有同学根据硝酸具有挥发性,认为乙同学的实验装置存在不足,请你帮助该同学提出修改意见
在两导管之间连接一个装有饱和碳酸钠的洗气瓶
在两导管之间连接一个装有饱和碳酸钠的洗气瓶

(3)丙同学从资料中获悉:元素周期表中处于象硼与硅这样“对角线”位置的某些元素性质相似.预测金属铍应该具有与
相似的性质,能证明其预测的实验方案是
铍单质分别与酸和强碱反应,看反应现象
铍单质分别与酸和强碱反应,看反应现象

(4)丁同学设计了如图2装置验证元素性质递变规律.A、B、C处分别是蘸有NaBr溶液的棉花、湿润的淀粉KI试纸、湿润的红纸.已知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能反应生成氯气.丁同学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A:白色变成黄色或橙黄色;B:变蓝色;C:红纸褪色
A:白色变成黄色或橙黄色;B:变蓝色;C:红纸褪色
.  从环保角度考虑,该装置有明显不足,请指出并提出改进建议
尾气排入空气污染环境,应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
尾气排入空气污染环境,应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

已知X是一种盐,H是一种古代劳动人民就已掌握冶炼技术的金属单质,F、P、J是常见的非金属单质,I、E、G都是工业上重要的碱性物质,P和J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I.它们有如下的关系,试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
NaOH
NaOH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CO2=2Na2CO3+O2

2NH3+3CuO=N2+3Cu+3H2O
2NH3+3CuO=N2+3Cu+3H2O

(3)某课外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通过测定某些装置中试剂的质量变化,进一步探究X中各元素的质量关系.
①为使数据准确,还需补充装置,请你在方框内绘出装置图并写出试剂名称;
②向装置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将X分解产生的水蒸气送入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中
将X分解产生的水蒸气送入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中
;丙装置中药品的名称为
无水硫酸铜
无水硫酸铜
,实验时,该药品未见明显变化,证明
X分解产生的水蒸气全部被浓硫酸吸收
X分解产生的水蒸气全部被浓硫酸吸收

③如何判断X已完全分解?
连续两次加热、鼓气、冷却、称量甲装置的质量,
连续两次加热、鼓气、冷却、称量甲装置的质量,
质量差不超过0.1g
质量差不超过0.1g

④更精确的测定得出如下数据:X受热后完全分解,固体由16.52g变为12.00g,装置乙增重1.44g.写出X的化学式
7CuCO3?8Cu(OH)2或Cu15(OH)16(CO37或15CuO?7CO2?8H2O
7CuCO3?8Cu(OH)2或Cu15(OH)16(CO37或15CuO?7CO2?8H2O

请写出X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7CuCO3?8Cu(OH)2+30HCl=15CuCl2+7CO2↑+23H2O
7CuCO3?8Cu(OH)2+30HCl=15CuCl2+7CO2↑+23H2O

(4)L是由3种元素构成的分子,能与I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生成尿素CO(NH22和物质M,其中M能使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写出L的电子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