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2CO3溶液加以区别 | |
B. | 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 | |
C. | 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能水解 | |
D. | 煤油可由煤干馏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属钠 |
分析 A.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
B.苯和溴水不反应,发生萃取,溶液分层;
C.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D.煤油由石油分馏获得.
解答 解:A.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溶液分层,可鉴别,故A正确;
B.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苯和溴水不反应,发生萃取,溶液分层,原理不同,故B错误;
C.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
D.煤油由石油分馏获得,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多角度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考常见题型,题目涉及有机物的组成、性质和应用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3.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原理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容量瓶、量筒和滴定管上都标有使用温度,量筒、容量瓶无“0”刻度,滴定管有“0”刻度;使用时滴定管水洗后还需润洗,但容量瓶水洗后不用润洗 | |
B. | 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SO42-时,应取少量该溶液,依次加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 | |
C. |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几分钟后冷却,再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证明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 | |
D. | 用干燥且洁净的玻璃棒蘸取NaClO溶液,滴到放在表面皿上的pH试纸上测pH值 |
1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 c(H+)/c(OH-)=1012的溶液中:NH${\;}_{4}^{+}$、Al3+、NO${\;}_{3}^{-}$、Cl- | |
B. | pH=1的溶液中:K+、Fe2+、MnO${\;}_{4}^{-}$、SO${\;}_{4}^{2-}$ | |
C. | c(Fe3+)=0.1mol•L-1的溶液中:K+、ClO-、SO${\;}_{4}^{2-}$、SCN- | |
D. | 与铝反应生成氢气的溶液中:NH${\;}_{4}^{+}$、K+、Cl-、SO${\;}_{4}^{2-}$ |
11.下列实验操作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 燃料电池的制作:用包有薄海绵的两根碳棒做电极电解Na2SO4溶液,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在两极之间接上发光二极管,发现二极管发光 | |
B. | 滴定管、移液管以及滴定过程中用于盛待测液的锥形瓶,使用前都需要洗涤与润洗 | |
C. | 通常用产生气泡的快慢,比较不同条件下Na2S2O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速率 | |
D. | 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Na2SO3溶液至终点:滴入最后一滴高锰酸钾溶液,溶液恰好由紫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变色 |
18.一定条件下,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FeO和CO,发生下列反应FeO(s)+CO(g)═Fe(s)+CO2(g),在T1、T2温度下,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 | |
B. | 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取出适当铁可提高CO的转化率 | |
C. | 该反应的△H<0,K1<K2=1.5 | |
D. | 当反应进行到t1时刻仅改变一个条件,可能是通入了氮气 |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汽车尾气污染物中含有氮的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 | |
B. | 乙醇、乙烯、乙醛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
C. | 豆科作物根瘤菌将含氮化合物转化为蛋白质是氮的固定 | |
D. | 核电站泄漏的放射性碘-131(${\;}_{53}^{131}$I)、铯-137(${\;}_{55}^{137}$Cs)互称同位素,可使蛋白质变性 |
12.“摩尔盐”[(NH4)2Fe(SO4)2•6H2O]是分析化学中的重要试剂.已知摩尔盐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至500°C时可完全分解.根据所学知识和有关原理分析,其分解产物肯定不正确的是( )
A. | Fe2O3 SO2 NH3 H2O | B. | FeO SO3 NH3 H2O | ||
C. | Fe2O3 SO2 SO3NH3 H2O | D. | FeO SO2 NH3 H2O |
7.如图所示两种有机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互为同分异构体 | B. | 可用银氨溶液区分 | ||
C. | 均能与溴水反应但反应类型不同 | D. | 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数一定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