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是从海藻灰和智利硝石矿层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①2NaI+MnO2+3H2SO4===2NaHSO4+MnSO4+2H2O+I2 ;②2NaIO3+5NaHSO3===2Na2SO4+3NaHSO4+H2O+I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化性:MnO2>SO>IO>I2
B. I2在反应①中是还原产物,在反应②中是氧化产物
C. 反应①②中生成等量的I2时转移电子数之比为1∶5
D. NaHSO3溶液呈酸性,NaHSO3溶液中c(HSO)>c(H2SO3)>c(SO)
【答案】C
【解析】
①中I被氧化,Mn被还原,MnO2为氧化剂,NaI为还原剂,②中I被还原,S被氧化,NaIO3为氧化剂,NaHSO3为还原剂,结合氧化剂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分析。
A、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反应①中MnO2>I2;反应②中IO>SO,故A错误;
B、在反应①中,I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I2为氧化产物,在反应②中,I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I2为还原产物,故B错误;
C、反应①、②中生成等量的I2时,假设都为1 mol,则反应①转移2 mol电子,反应②转移10 mol电子,则转移电子数之比为1∶5,故C正确;
D、NaHSO3溶液呈酸性,则HSO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所以c(SO)>c(H2SO3),则c(HSO)>c(SO) >c(H2SO3),故D错误。
故选C。
【题目】实验室用硼镁泥为原料制取MgSO4·7H2O粗产品的过程如下:
硼镁泥的主要成分如下表:
MgO | SiO2 | FeO、Fe2O3 | CaO | Al2O3 | B2O3 |
30%~40% | 20%~25% | 5%~15% | 2%~3% | 1%~2% | 1%~2% |
(1)“酸解”时为提高Mg2+的浸出率,可采用的措施是_____(写一种)。所加酸不宜过量太多的原因是_____。
(2)“氧化”步骤中,若用H2O2代替Ca(ClO)2,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实际未使用H2O2,除H2O2成本高外,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pH”时用MgO而不用NaOH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附表信息,由MgSO4·7H2O粗产品(含少量CaSO4)提纯获取MgSO4·7H2O的实验方案如下:将粗产品溶于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室温下自然挥发干燥。(实验中必须使用的试剂有:饱和MgSO4溶液,乙醇)附:两种盐的溶解度(g/100 g水)
温度℃ | 10 | 30 | 40 | 50 |
CaSO4 | 0.19 | 0.21 | 0.21 | 0.20 |
MgSO4·7H2O | 30.9 | 35.5 | 40.8 | 45.6 |
【题目】(一)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部分固定装置略)进行氮气与钙的反应,并探究其产物的性质及化学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过程中末端导管必须插入试管C的水中,目的是____。(填字母)
A.吸收反应中剩余的氮气
B.控制通入气体的流速
C.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倒流进入反应装置,干扰反应
(2)该小组同学认为根据相应的质量关系可以求出生成物的化学式,数据记录如下:
A的质量m0/g | A与钙的质量m1/g | A与产物的质量m2/g |
14.80 | 15.08 | 15.15 |
①通过计算得到化学式CaxN2,其中x=____。
②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产物为Ca3N2,能与水强烈反应,请写出Ca3N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二)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黄铁矿(FeS2)是生产硫酸和冶炼钢铁的重要原料。其中一个反应为3FeS2+8O26SO2+Fe3O4,若有3molFeS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
(2)FeCl3与氢碘酸反应时可生成棕色物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3)将一定量的Fe2O3溶于160mL 5molL-1盐酸中,再加入一定量铁粉,铁粉恰好完全溶解,收集到气体2.24L(标准状况),经检测,溶夜中无Fe3+,则参加反应的铁粉的质量为____。
【题目】已知断裂1mol化学键吸收的能量或形成1mol化学键释放的能量称为键能,部分物质的键能如下表所示:
化学键 | C-H | C=O | N-H | C-N | H-O |
键能(kJ/mol) | a | b | c | d | e |
甲醛制备乌洛托品的反应如下,6(g) + 4NH3(g) → + 6H2O(l)
该反应的⊿H为 ( )
A. 6(a+b+c-d-e)kJ/molB. 6(d+e-a-b-c)kJ/mol
C. 6(b+2c-2d-2e)kJ/molD. 6(2d+2a+2e-b-3c)kJ/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