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火山爆发产生的气体中含有1%的羰基硫(COS),已知羰基硫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结合已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羰基硫属于非极性分子B.羰基硫的电子式为
C.羰基硫的沸点比CO2低D.羰基硫分子中三个原子处于同一直线上
【答案】D
【解析】
根据已知,羰基硫中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C最外层4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需要形成4对共用电子对,O和S最外层均为6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需要形成4个共用电子对,因此COS中C原子分别和S和O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
A.COS中S和O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能力不同,使得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因此COS是极性分子,A错误;
B.COS的电子式为,B错误;
C.COS和CO2均为共价分子,其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一般情况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沸点越高,因此COS的沸点比CO2高,C错误;
D.中心C原子的价层电子数,C采取sp杂化,为直线型分子,D正确;
答案选D。
【题目】氮、磷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Ⅰ.(1)氮的固定是几百年来科学家一直研究的课题。
下表列举了不同温度下大气固氮和工业固氮的部分K值。
反应 | 大气固氮 N2(g)+O2(g)2NO(g) | 工业固氮 N2(g)+3H2(g)2NH3(g) | |||
温度/℃ | 27 | 2000 | 25 | 400 | 450 |
K | 3.8×10-31 | 0.1 | 5×108 | 0.507 | 0.152 |
①分析数据可知:大气固氮反应属于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分析数据可知;人类不适合大规模模拟大气固氮的原因_____。
(2)NaNO2是一种食品添加剂(有毒性,市场上常误与食盐混淆)。可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完成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nO+NO+_____=Mn2++NO+H2O。
(3)工业生产以NH3和CO2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3(g)+CO2(g)CO(NH2)2(l)+H2O(l) △H<0。T1℃时,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NH3和CO2模拟工业生产,若原料气中的NH3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氨碳比)= x,如图是CO2平衡转化率(α)与氨碳比(x)的关系。
其它条件不变时,α随着x/span>增大而增大的原因是____;图中的B点处NH3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
II.(4)红磷P(s)和Cl2 (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 PCl5(g),反应过程如下。
2P(s) + 3Cl2(g)=2PCl3(g) △H1=-612 kJ· mol-1
2P(s) + 5Cl2(g)=2PCl5(g) △H2=-798 kJ· mol-1
气态PCl5生成气态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5)直链聚磷酸是由n个磷酸分子通过分子间脱水形成的,常用于制取阻燃剂聚磷酸铵。直链低聚磷酸铵的化学式可表示为(NH4)(n+2)PnOx,x=___(用n表示)。
(6)一定温度下,向浓度均为0.20 mol·L-1的MgCl2和Ca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3PO4,先生成__沉淀(填化学式);当测得溶液中钙离子沉淀完全(浓度小于10-5 mol·L-1)时,溶液中的另一种金属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c = ______mol·L-1。(已知:Ksp[Mg3(PO4)2] =6.0×10-29,Ksp[Ca3(PO4)2]=6.0×10-26。)
【题目】次磷酸钠可用于化学镀镍。将黄磷和过量烧碱溶液混合、加热,生成次磷酸钠和,是一种无色、有毒的可燃性气体,与溶液反应也可生成次磷酸钠。实验室可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次磷酸钠。实验的有关操作步骤如下:
①装好药品,②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③打开,再通入一段时间,④将反应所得的次磷酸钠分离出来,⑤关闭,滴加烧碱溶液,再打开磁力加热搅拌器,⑥打开通入一段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实验操作步骤的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2)实验装置中各导管口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填装置中的小写字母)。
(3)在黄磷中混入活性炭粉末的作用是________。
(4)先滴加烧碱溶液,再打开磁力加热搅拌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5)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6)和的溶解度如下:
37 | 39 | |
100 | 667 |
实验结束后,将A中混合液蒸发浓缩,有大量晶体析出,该晶体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然后________、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含的粗产品。
(7)测定产品的纯度:取产品克配成溶液,取于锥形瓶中,酸化后加入碘水于暗处充分反应得,然后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溶液滴定至终点,平均消耗,若其它杂质不参加反应,则产品纯度表达式为________。(已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