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气体中,既可用排水法又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 NH3B. NOC. SO2D. O2
【答案】D
【解析】
A、NH3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NH3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项A错误;
B、NO不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但NO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O2,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选项B错误;
C、二氧化硫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大,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项C错误;
D、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题目】某学生小组欲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用标准盐酸(0.1000mol/L)溶液润洗2遍,注入标准盐酸,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或“0”以下刻度;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也用该盐酸溶液润洗2遍;从酸式滴定管中放出20.00mL溶液到锥形瓶中.
②将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用待测NaOH溶液润洗2遍,调节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或“0”以下刻度.
③向锥形瓶中滴入酚酞作指示剂,进行滴定并用pH计记录pH变化.滴定至指示剂刚好变色,且并不马上恢复原来颜色为止,记录碱式滴定管液面读数.再继续滴定,并记录pH至无明显变化为止.
重复上述取样、滴定工作2次,记录每次实验所用碱溶液体积.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有2根滴定管,其中(选填“a”、“b”)是酸式滴定管.
(2)滴定过程中,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选填“a”、“b”).
a.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b.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3)该小组在步骤①中有一个明显的错误操作,由此造成测定结果(选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图2中该滴定过程的滴定曲线是下列的(选填“a”、“b”).
(5)有关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 盐酸标准液体积(mL) | 所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液的体积(mL) | |
滴定前 | 滴定后 | ||
1 | 20.00 | 0.50 | 20.70 |
2 | 20.00 | 2.00 | 22.00 |
3 | 20.00 | 1.00 | 20.80 |
则该小组计算得到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题目】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
(1)装置A是氯气的发生装置,其中盛放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 , 请写出该反应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
(2)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同时装置B也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 .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Ⅰ、Ⅱ、Ⅲ处依次放入物质的组合应是(填字母编号).
编号 | Ⅰ | Ⅱ | Ⅲ |
a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碱石灰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b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无水硫酸铜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c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浓硫酸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d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无水氯化钙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4)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 该现象(填“能”或“不能”)说明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原因是(用必要的文字和离子方程式回答).
(5)此装置需要改进之处是: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