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6.化合物X是一种环境激素,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化合物A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分子中含有两个化学环境完全相同的甲基,其苯环上的一硝基取代物只有两种.氢谱显示化合物G的所有氢原子化学环境相同.F是一种可用于制备隐形眼镜的高聚物.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官能团的名称:羟基和羧基,
(2)A→C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B→D的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
(3)写出B→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E→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D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不考虑立体异构)
a.属于酯类 b.能发生银镜反应     c.链状化合物
(5)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是

分析 利用A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可知A中含有酚羟基,再结合其他信息和A→C转化条件和A、C分子式可知A中含有两个苯环,故A结构简式为:,C为;由此推出B中必含羧基,X为酚酯.再利用B→D与B→G反应可知B中还含有羟基,其中B→D发生的是消去反应、B→G发生的是酯化反应(生成环酯),结合题干中G的信息,可知B的结构简式为:,再利用反应①(酯的水解反应)和X的分子式,可推出X的结构简式为,进而可利用框图转化,结合有机物的性质可知D为CH2=C(CH3)COOH,E为CH2=C(CH3)COOCH2CH2OH,F为,G为,结合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以及题目要求可解答该题.

解答 解:利用A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可知A中含有酚羟基,再结合其他信息和A→C转化条件和A、C分子式可知A中含有两个苯环,故A结构简式为:,C为;由此推出B中必含羧基,X为酚酯.再利用B→D与B→G反应可知B中还含有羟基,其中B→D发生的是消去反应、B→G发生的是酯化反应(生成环酯),结合题干中G的信息,可知B的结构简式为:,再利用反应①(酯的水解反应)和X的分子式,可推出X的结构简式为,进而可利用框图转化,结合有机物的性质可知D为CH2=C(CH3)COOH,E为CH2=C(CH3)COOCH2CH2OH,F为,G为
(1)B的结构简式为,所以B的官能团名称是羟基和羧基,故答案为:羟基和羧基;
(2)A→C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B发生消去反应生成D,故答案为:取代反应;消去反应;    
(3)B→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E→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4)同时满足下列条件a.属于酯类,b.能发生银镜反应,即有醛基,c.链状化合物,符合这些条件的D的同分异构体有
故答案为:
(5)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A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通过有机框图转化考查有机化学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应用和综合思维能力,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题中信息和有机物间转化关系图确定出各物质的结构简式,然后再回答有关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4.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左右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
①镁条除去氧化膜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加热至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红色
②向新制得的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将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④将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投入稀盐酸中D.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⑤将除去氧化膜的铝条投入稀盐酸中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⑥向A1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F.生成淡黄色沉淀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研究第3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
试剂: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新制氯水,新制Na2S溶液,AlCl3溶液,NaOH
溶液,酚酞溶液等.
仪器:砂纸,试管,试管夹,①酒精灯,火柴,胶头滴管,烧杯,镊子,小刀,玻璃片,②滤纸等.
(3)实验内容: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填A~F)
①的化学方程式Mg+2H2O$\frac{\underline{\;\;△\;\;}}{\;}$Mg(OH)2+H2↑,
②的离子方程式S2-+Cl2=2Cl-+S↓.
(4)实验结论:第3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