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完成以下填空:
属于阳离子结构的粒子是(填字母序号,下同);A粒子的半径B粒子的半径(填“>”、“<”或“=”).
(2)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N,转化过程如下: △H=+88.6kJmol﹣1则M、N相比,较稳定的是 .
(3)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出热量241.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4)一定温度下在某定容容器中发生反应:2A(g)+3B(g)2C(g),开始时,A的浓度为2molL﹣1 , B的浓度为4molL﹣1 , 2min后,A的浓度减少0.8molL﹣1 , 则①v(B)= , v(C)= .
②在2min末,C的浓度是 , B的浓度是 .
【答案】
(1)B;>
(2)M
(3)H2(g)+ O2(g)=H2O(g)△H=﹣241.8kJ/mol
(4)0.6 mol?L ﹣1?min﹣1;0.4 mol?L ﹣1?min﹣1;0.8 mol/L;2.8 mol/L
【解析】解:(1)因为阳离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B为阳离子;A、B粒子为不同种元素的微粒,电子层相同,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B的半径小于A,所以答案是:B;>;(2)转化过程是吸热反应,故M的能量低于N,而物质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故说明M稳定,所以答案是:M;(3)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热241.8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 O2(g)=H2O(g)△H=﹣241.8kJ/mol, 所以答案是:H2(g)+ O2(g)=H2O(g)△H=﹣241.8kJ/mol;(4)①v(A)= =0.4molL ﹣1min﹣1 , 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得:v(B)= v(A)= ×0.4molL ﹣1min﹣1=0.6 molL ﹣1min﹣1;
v(C)=v(A)× =0.4 molL ﹣1min﹣1;
所以答案是:0.6 molL ﹣1min﹣1;0.4 molL ﹣1min﹣1;
②△c(C)=0.4 molL ﹣1min﹣1×2min=0.8mol/L,则2min末C的浓度为0+0.8mol/L=0.8mol/L;△c(B)=2min×0.6 molL ﹣1min﹣1=1.2mol/L,则2min末B的浓度为4mol/L﹣1.2mol/L=2.8mol/L,即c(C)=0.8 mol/L,c(B)=2.8 mol/L.
所以答案是:0.8 mol/L;2.8 mol/L.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应热和焓变和化学平衡的计算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在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反应热;反应物转化率=转化浓度÷起始浓度×100%=转化物质的量÷起始物质的量×100%;产品的产率=实际生成产物的物质的量÷理论上可得到产物的物质的量×100%才能正确解答此题.
【题目】X、Y、Z、T、W五种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 |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
X |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
Y |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 |
Z | 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1)sn(n+1)pn+2 |
T | 与Z同周期,元素最高价是+7价 |
W | 原子序数为Y、T元素之和,不锈钢中含有该元素 |
(1)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W元素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 .
(2)元素Z与元素T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 A.常温下Z的单质和T的单质状态不同
B.T的氢化物比Z的氢化物稳定
C.一定条件下Z和T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T的电负性比Z大
(3)常见溶剂XZ2的分子中,含有的σ键与π键个数比为 , 它所形成的晶体类型为; Y的常见氢化物易液化的主要原因是
(4)①自然界常见的X元素含氧酸的钙盐和适量T的氢化物溶液反应时,每产生4.4g 气体(不考虑气体溶解)放热a 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②上述反应至无气泡逸出后,取适量残留溶液,插入pH传感器并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测得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BC段、CD段发生的反应:
BC段:;
CD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