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合物Ni(CO)4常温下为液态,易溶于CCl4、苯等有机溶剂。固态Ni(CO)4属于________晶体;Ni原子和C原子之间存在________键。
(2)很多不饱和有机物在Ni催化下可以与H2发生加成反应。如①CH2=CH2、②CH≡CH、③HCHO等,这些分子中C原子为sp2杂化的有________(填物质序号)。
(3)已知苯酚()具有弱酸性,其Ka=1.1×10-10;水杨酸第一级电离形成的离子能形成分子内氢键。据此判断,相同温度下电离平衡常数Ka2(水杨酸)________Ka(苯酚)(填“>”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分子 配位 ①③ < 能形成分子内氢键,使其更难电离出H+
【解析】
(1)根据Ni(CO)4的物理性质结合常见晶体的性质分析判断晶体类型;在Ni(CO)4中Ni原子提供空轨道,碳原子提供孤电子对;
(2)根据杂化轨道数判断杂化类型,杂化轨道数=σ键数+孤对电子对数;
(3)邻羟基苯甲酸存在分子内氢键,据此分析判断。
(1)Ni(CO)4常温下为液态,易溶于CCl4、苯等有机溶剂,固态Ni(CO)4属于分子晶体;Ni原子提供空轨道,碳原子提供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故答案为:分子;配位;
(2)①CH2=CH2中碳原子成2个C-Hσ键,1个碳碳双键,双键中含有1个σ键、1个π键,杂化轨道数为2+1=3,所以碳原子采取sp2杂化;②CH≡CH中碳原子成2个C-Hσ键,1个碳碳三键,三键中含有1个σ键、2个π键,杂化轨道数为1+1=2,所以碳原子采取sp杂化;③HCHO中碳原子成2个C-Hσ键,1个碳氧双键,双键中含有1个σ键、1个π键,杂化轨道数为2+1=3,所以碳原子采取sp2杂化,故答案为:①③;
(3)中形成分子内氢键,使其更难电离出H+,故相同温度下电离平衡常数Ka2(水杨酸)<Ka(苯酚),故答案为:<;中形成分子内氢键,使其更难电离出H+。
【题目】已知下列物质在20℃下的Ksp如下,
化学式 | AgCl | AgBr | AgI | Ag2S | Ag2CrO4 |
颜色 | 白色 | 浅黄色 | 黄色 | 黑色 | 红色 |
Ksp | 2.0×10-10 | 5.4×10-13 | 8.3×10-17 | 2.0×10-48 | 2.0×10-12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20℃时,上述五种银盐饱和溶液中,Ag+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g2CrO4>AgCl>AgBr>AgI>Ag2S。
B. 向BaCl2溶液中加入AgNO3和KBr,当两种沉淀共存时,c(Br -) /(Cl -)=2.7×10-3
C. 测定水体中氯化物的含量,常用标准硝酸银法进行滴定,滴定时,应加入的指示剂是K2CrO4
D. 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I-,浓度均为0.010 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L-1的AgNO3溶液时,Cl-最先沉淀出来
【题目】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浊液变清 | 苯酚的酸性强于H2CO3的酸性 |
B | 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CCl4,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红色 | 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
C | 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 | Fe2+的氧化性强于Cu2+的氧化性 |
D | 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 Ksp(AgCl) >Ksp(AgI) |
A. A B. B C.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