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工业上利用氨催化氧化后,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制备硝酸。
(1)氨气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_
(2)某工厂排出的尾气中NOx的含量为0.56%(体积分数),用氨气可以将其转化为无害气体,发生的反应为:6NOx+4xNH3=(3+2x)N2+6xH2O 若处理1×L(标准状况)该尾气需42.5gNH3,则x= _ 。
(3)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必须进行处理。为避免污染,常给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净化装置里装有催化剂,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机理如图所示。写出净化过程中的总化学反应方程式: 。
(1)4NH3+5O2 =" 4NO" +6H2O (条件:加热,催化剂)
(2)1.5 (3)2NO+O2+4CO4CO2+N2
解析试题分析:(1)氨气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 ="4NO" +6H2O
(2)1×104L尾气中NOx的体积为:1×104L×0.56%=56L,标准状况下NOx的物质的量为56L/22.4L/mol=2.5mol,42.5gNH3的物质的量为42.5g/17g/mol=2.5mol,
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2.5mol:2.5mol=6:4x,解得x=1.5;
(3)NO2为中间产物,反应物为NO、O2、CO,产物为CO2、N2,反应方程式为2NO+O2+4CO4CO2+N2;
考点:氮氧化合物的性质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制NO并进行相关实验探究。
(1)写出制备NO的反应方程式
(2)收集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变红色,这说明NO具有_____性。
(3)制备NO的步骤如下:
1按图所示连接好装置;
2取下注射器,通过U型长管加入稀硝酸至接近U型短管的铜丝
3在针头上安装好注射器,抽出U型短管中的所有空气;然后拔出注射器,并排尽注射器中的空气。
4待硝酸与铜丝分离后,用已排除空气的注射器抽出生成NO,将注射器针头插入橡皮塞中以封口。
在上述操作中遗漏的一个步骤是 ,在步骤3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 。
(4)在铜丝上绑上石墨的作用是 。
(5)若将稀硝酸换成浓硝酸,则可制取NO2气体。请你用注射器收集NO2气体并完成“外界因素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实验探究,相关内容填在下面表格。(只完成一个影响因素的探究,其他实验用品自选)已知
2NO2(g) N2O4(g) △H <0;N2O4为无色气体。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分别用两支注射器收集NO2,并将注射器针头插入橡皮塞中以封口。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大强酸的性质均与浓度有关。回答下列问题:
(1)某学习小组用15 mol/L浓硝酸配制100 mL3 mol/L稀硝酸。
①他们需要用量筒量取15 mol/L浓硝酸_______mL;
②如下图所示仪器,在配制过程中不需用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除图中已有的仪器外,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
③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写标号)。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
B.定容时液面超过刻度线,多出的液体应用胶头滴管吸出。 |
C.配制溶液时,用量筒量取浓硝酸直接倒入容量瓶中,然后加蒸馏水定容。 |
D.定容后盖好瓶塞,把容量瓶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
(2)①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浓硫酸表现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____。
②MnO2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③分别用浓硝酸和稀硝酸制取相同质量Cu(NO3)2晶体,消耗浓硝酸和稀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