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X、Y、Z、W、R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化合物甲由X、Z、W三种元素组成,常温下0.1mol/L甲溶液的pH=13。工业上常通过电解饱和WR溶液制得甲。Y的单质与由Y、Z组成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简单离子的半径:W>Z>R
B. XR与XRZ均为强酸
C. 化合物W2Z3中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键
D. 图中转化过程发生的反应均为化合反应
【答案】D
【解析】X、Y、Z、W、R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化合物甲由X、Z、W三种元素组成,常温下0.1mol/L甲溶液的pH=13。工业上常通过电解饱和WR溶液制得甲,则猜测甲为氢氧化钠学,WR为氯化钠,则X、Z、W分别为H、O、Na,根据Y的单质与由Y、Z组成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推出Y为C;故A、简单离子的半径:Cl->O2->Na+,即R>Z>W,选项A错误;B、HClO是弱酸,选项B错误;C、化合物Na2O3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非极性键,选项C错误;D、图中转化过程发生的反应是碳在氧气充足和不足条件下分别化合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与碳化合生成一氧化碳,都为化合反应,选项D正确。答案选D。
【题目】为减小CO2对环境的影响,在限制其排放量的同时,应加强对CO2创新利用的研究。
(1)① 把含有较高浓度CO2的空气通入饱和K2CO3溶液。
② 在①的吸收液中通高温水蒸气得到高浓度的CO2气体。
写出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如将CO2与H2 以1:3的体积比混合。
①适当条件下合成某烃和水,该烃是_______(填序号)。
A.烷烃 B.烯烃 C.炔烃 D.苯的同系物
② 适当条件下合成燃料甲醇和水。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CO2和6 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H=-49.0 kJ/mol。
测得CO2(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v(H2)=______;氢气的转化率=_______;能使平衡体系中n(CH3OH)增大的措施有______。
(3)如将CO2与H2 以1:4的体积比混合,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制得CH4。
已知:
CH4 (g) + 2O2(g) CO2(g)+ 2H2O(l) ΔH1=― 890.3 kJ/mol
H2(g) + 1/2O2(g) H2O(l) ΔH2=-285.8 kJ/mol
则CO2(g)与H2(g)反应生成CH4(g)与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某同学用沉淀法测定含有较高浓度CO2的空气中CO2的含量,经查得一些物质在20℃的数据如下表。
溶解度(S)/g | 溶度积(Ksp) | ||
Ca(OH)2 | Ba(OH)2 | CaCO3 | BaCO3 |
0.16 | 3.89 | 2.9×10-9 | 2.6×10-9 |
(说明:Ksp越小,表示该物质在水溶液中越易沉淀)
吸收CO2最合适的试剂是_________[填“Ca(OH)2”或“Ba(OH)2”]溶液,实验时除需要测定工业废气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外,还需要测定__________。
【题目】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 | 0 | 1 | 2 | 3 | 4 | 5 |
n(NO)(mol) | 0.020 | 0.01. | 0.008 | 0.007 | 0.007 | 0.007 |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
,则该反应是________热反应。
(2)如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O2表示从0~2 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_______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4)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__。
a.及时分离除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
【题目】第二代半导体材料——(Ⅲ-V)A族化合物的特殊性能使之成为科学家的研究热点之一。
(1) 基态镓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
(2) N、P、As位于同一主族,基态氮原子的核外共有_______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N2O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NH4NO3中N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与PO4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3)已知NH3分子的键角约为107°,而PH3分子的键角约为94°,试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解释NH3的键角比PH¥的键角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周期主族元素中,按第一电离能大小排序,第一电离能在磷和铝之间的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
(5)氮化硼、氮化铝、氮化镓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熔点如表中所示:
物质 | BN | AIN | GaN |
熔点/℃ | 3000 | 2200 | 1700 |
试从结构的角度分析它们熔点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6)磷化铝晶胞如图所示,A1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若两个铝原子之间的最近距离为d pm,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则磷化铝晶体的密度ρ=_________g/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