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2017年12月19日,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印发《关于授予江口县“碳汇城市”称号的决定》。我市江口县成为全国第三个、我省首个“碳汇城市”。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6CO2(g) +6H2O(l) === C6H12O6(s)+6O2(g) ,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已知每吸收1molCO2需要吸收能量约为470kJ.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碳汇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由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_能;据相关资料表明,每1m3林木,大约能吸收能量为1.88×107kJ,大约可以吸收CO2______吨;葡萄糖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工业废气中的CO2可用碱液吸收。所发生的反应如下:

CO2(g)+2NaOH(aq)===Na2CO3(aq)+H2O(l) ΔH=-a kJ·mol-1

CO2(g)+NaOH(aq)===NaHCO3(aq) ΔH=-b kJ·mol-1

则:①反应CO2(g)+H2O(l)+Na2CO3(aq)===2NaHCO3(aq)的ΔH______ kJ·mol-1(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3)生产液晶显示器的过程中使用的化学清洗剂NF3和CO2一样是一种温室气体 ,在大气中的寿命可长达740年之久。以下是几种化学键的键能:

化学键

N≡N

F—F

N—F

键能/kJ·mol-1

941.7

154.8

283.0

①反应:N2(g)+3F2(g)=2NF3(g)ΔH=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

A.过程:N2(g)2N放出能量

B.过程:N+3FNF3(g)放出能量

C.使用催化剂能减小反应的ΔH

【答案】 太阳 化学 1.76 C6H12O6(s)+6O2(g)= 6CO2(g) +6H2O(l)ΔH-2820kJ/mol a-2bkJ/mol -291.9kJmol-1 AC

【解析】(1)根据题意,碳汇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据相关资料表明,每1m3林木,大约能吸收能量为1.88×107kJ,则吸收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4×104mol,大约可以吸收CO2的质量为4×104mol×44g/mol=1.76×106g=1.76吨;吸收1molCO2需要吸收能量约为470kJ,则吸收6mol二氧化碳吸收的能量为470kJ×6=2820kJ6CO2(g) +6H2O(l) === C6H12O6(s)+6O2(g)ΔH+2820kJ/mol,因此C6H12O6(s)+6O2(g)= 6CO2(g) +6H2O(l) ΔH-2820kJ/mol,故答案为:太阳;化学1.76C6H12O6(s)+6O2(g)= 6CO2(g) +6H2O(l) ΔH-2820kJ/mol

(2)已知①CO2(g)+2NaOH(aq)=Na2CO3(aq)+H2O(l)H=-a kJ/molCO2(g)+NaOH(aq)=NaHCO3(aq)H=-b kJ/mol,由盖斯定律:②×2-①得 CO2(g)+H2O(l)+Na2CO3(aq)=2NaHCO3(aq)H=(a-2b)kJ/mol,故答案为:(a-2b)kJ/mol

(3)①因为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总键能减去生成物的总键能,所以反应N2(g)+3F2(g)=2NF3(g)H=(941.7+3×154.8-283.0×6)kJmol-1=-291.9kJmol-1,故答案为:-291.9kJmol-1

AN2(g)→2N(g)为化学键的断裂过程,应吸收能量,故A错误;BN(g)+3F(g)→NF3(g)为形成化学键的过程,放出能量,故B正确;C.使用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ΔH,故C错误;故选A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在实验室里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

图中:①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 mL 30% KOH溶液,并置于热水浴中;③的试管里盛有15 mL 8% NaOH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④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⑤为尾气吸收装置。请填写下列空白:

(1)制取氯气时,在烧瓶中先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再通过__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填写试剂名称)。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杂质气体,可在①和②之间安装盛有__________(选填字母编号)的净化装置。

a. 碱石灰 b. 饱和食盐水 c. 浓硫酸 d.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可以初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图中符合该晶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的曲线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从②的试管中分离该晶体的操作是___________ (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5)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中溶液颜色会发生变化:最初溶液由紫色变为 _______,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是因为发生了反应____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6)一定量的氢气在过量氯气中燃烧,所得的混合物用100mL 3.00mol/L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NaClO的物质的量为0.0500mol。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题目】某小组设计不同实验方案比较Cu2+、Ag+ 的氧化性。

(1)方案1:通过置换反应比较

向酸化的AgNO3溶液插入铜丝,析出黑色固体,溶液变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说明氧化性Ag+>Cu2+

(2)方案2:通过Cu2+、Ag+ 分别与同一物质反应进行比较

实验

试剂

编号及现象

试管

滴管

1.0 mol/L

KI溶液

1.0 mol/L

AgNO3溶液

Ⅰ.产生黄色沉淀,溶液无色

1.0 mol/L

CuSO4溶液

Ⅱ.产生白色沉淀A,溶液变黄

经检验,Ⅰ中溶液不含I2,黄色沉淀是________

经检验,Ⅱ中溶液含I2。推测Cu2+做氧化剂,白色沉淀ACuI。确认A的实验如下:

a.检验滤液无I2。溶液呈蓝色说明溶液含有________(填离子符号)。

b.白色沉淀B________

c.白色沉淀A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说明氧化性Ag+>Cu2+

(3)分析方案2Ag+ 未能氧化I- ,但Cu2+氧化了I-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

编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

现象

无明显变化

a中溶液较快变棕黄色,b中电极

上析出银;电流计指针偏转

c中溶液较慢变浅黄色;

电流计指针偏转

(电极均为石墨,溶液浓度均为 1 mol/L,b、d中溶液pH≈4)

a中溶液呈棕黄色的原因是_______(用电极反应式表示)。

实验3”不能说明Cu2+氧化了I-。依据是空气中的氧气也有氧化作用,设计实验证实了该依据,实验方案及现象是_______

方案2中,Cu2+能氧化I-,Ag+未能氧化I-的原因:_______

(资料:Ag+ + I- = AgI↓ K1 =1.2×1016;2Ag+ + 2I- = 2Ag↓+ I2 K2 = 8.7×10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