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可逆反应3A(g)3B(?)+C(?)(正反应吸热)达到化学平衡后,
(1)升高温度,用“变大”、“变小”、“不变”或“无法确定”填空。
①若B、C都是气体,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②若B、C都不是气体,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③若B是气体,C不是气体,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2)如果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新平衡时A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B是             态,C是             态。
(3)如果B为气体,C为固体,取3molA恒温下在1L容器中充分反应,平衡时测得B的浓度为2.1mol/L。若使反应从逆反应开始,起始时在容器中加入3molB ,同样条件下,要使平衡时B的浓度仍为2.1mol/L,则C的取值范围应该是                       
(1)变小 不变 变小 (2)固体或液体 固体或液体或气体 (3) C(C)>0.3mol

试题分析:(1)可逆反应3A(g)3B(?)+C(?)(正反应吸热),所以当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①若B、C都是气体,则正反应方向为分子数增加的反应,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加;②若B、C都不是气体,则气体就只有A,所以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③若B是气体,C不是气体,则该反应的气体的分子数不变,但是C为非气体,故气态物质的质量比原理减小了,所以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2)如果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此时A的浓度必须为原来的50%,但是达到新平衡时A的浓度是原来的60%,说明了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B为固体或液体,而C可以为 固体或液体或气体;(3)B为气体,C为固体,说明了只要C足量,压强对该反应是没有影响的,3molA恒温下在1L容器中充分反应,平衡时测得B的浓度为2.1mol/L,则消耗的A为2.1mol,剩下0.9molA,而使反应从逆反应开始,起始时在容器中加入3molB ,同样条件下,要使平衡时B的浓度仍为2.1mol/L,即B为2.1mol,要生产0.9molA,需要0.3molC,所以C的物质的量要大于0.3mol。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该考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本题综合性好,对学生的分析能量要求比较高,该题有一定的难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温室效应”是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CO2是目前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因此,控制和治理CO2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
(1)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H2O(g)CO2(g)+H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实验组
温度/℃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CO
H2O
H2
CO
1
650
4
2
1.6
2.4
6
2
900
2
1
0.4
1.6
3
3
900
a
b
c
d
t
 
① 实验1条件下平衡常数K=     (保留小数点后二位数字)。
② 实验3中,若平衡时,CO的转化率大于水蒸气,则a/b 的值    (填具体值或取值范围)。
③ 实验4,若900℃时,在此容器中加入10molCO、5molH2O、2molCO2、5molH2,则此时v(正)     v(逆)(填“<”、“>”、“=”)。
(2)CO2在自然界循环时可与CaCO3反应,CaCO3是一种难溶物质,其Ksp=2.8×10—9。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可形成CaCO3沉淀,现将等体积的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若Na2CO3溶液的浓度为2×10—4mo1/L,则生成沉淀所需CaCl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   
(3)已知BaSO4(s) + 4C(s) ="4CO(g)" + BaS(s)  △H1 =+571.2kJ/mol,
BaSO4(s) + 2C(s) = 2CO2(g) + BaS(s)  △H2="+226.2" kJ/mol。
则反应C(s) + CO2(g) = 2CO(g)的△H3=      kJ/mol。
(4)寻找新能源是解决温室效应的一条重要思路。磷酸亚铁锂LiFePO4是一种新型汽车锂离子电池,总反应为:FePO4+Li        LiFePO4,电池中的固体电解质可传导Li+,则该电池放电时的正极和负极反应式分别为:                                 。若用该电池电解蒸馏水(电解池电极均为惰性电极),当电解池两极共有3360mL气体(标准状况)产生时,该电池消耗锂的质量为       。(Li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7.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