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现有四种试剂:A.新制Cu(OH)2悬浊液;B.浓硝酸;C.AgNO3溶液;D.碘水.为了鉴别下列三瓶无色溶液,请你选择合适的试剂,将其填入相应的括号中.(1)葡萄糖溶液A
(2)淀粉溶液D
(3)鸡蛋清溶液B.
分析 (1)葡萄糖含-CHO,能被弱氧化剂氧化;
(2)淀粉遇碘变蓝;
(3)蛋白质遇浓硝酸发生颜色反应.
解答 解:(1)葡萄糖含-CHO,能被弱氧化剂氧化,则选择鉴别试剂为A,故答案为:A;
(2)淀粉遇碘变蓝,则鉴别试剂为D,故答案为:D;
(3)蛋白质遇浓硝酸发生颜色反应,则鉴别试剂为B,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鉴别,为高频考点,把握有机物的性质、反应与现象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有机物性质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金属钒及其化合物有着广泛的应用,现有如下回收利用含钒催化剂[含有V2O5、VOSO4(强电解质)及不溶性残渣]的工艺的主要流程:
部分含钒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常用铝热反应由V2O5冶炼金属钒,化学方程式为3V2O5+10Al$\frac{\underline{\;高温\;}}{\;}$5Al2O3+6V.
(2)反应①、②、③、④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①②(填序号),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V2O5+SO32-+4H+=2VO2++SO42-+2H2O.操作1、操作2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漏斗.
(3)反应③的沉淀率(又称沉钒率)是回收钒的关键之一,图2是反应温度与沉钒率的关系图,则控制温度的方法是将反应容器置于80℃的水浴中.
(4)反应④在焙烧过程中随温度的升高发生了两步反应.已知234gNH4VO3固体质量的减少值△W随温度(T)变化的曲线如图3.试写出300℃~350℃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VO3 $\frac{\underline{\;300°C-350°C\;}}{\;}$V2O5+H2O.
(5)全钒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VOSO4溶液,电池的工作原理为VO2++V2++2H+$?_{充电}^{放电}$VO2++H2O+V3+.电池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VO2++H2O-e-=VO2++2H+.
部分含钒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
物质 | VOSO4 | V2O5 | NH4VO3 | (VO2)2SO4 | HVO3 |
溶解性 | 可溶 | 难溶 | 难溶 | 易溶 | 难溶 |
(1)工业上常用铝热反应由V2O5冶炼金属钒,化学方程式为3V2O5+10Al$\frac{\underline{\;高温\;}}{\;}$5Al2O3+6V.
(2)反应①、②、③、④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①②(填序号),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V2O5+SO32-+4H+=2VO2++SO42-+2H2O.操作1、操作2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漏斗.
(3)反应③的沉淀率(又称沉钒率)是回收钒的关键之一,图2是反应温度与沉钒率的关系图,则控制温度的方法是将反应容器置于80℃的水浴中.
(4)反应④在焙烧过程中随温度的升高发生了两步反应.已知234gNH4VO3固体质量的减少值△W随温度(T)变化的曲线如图3.试写出300℃~350℃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VO3 $\frac{\underline{\;300°C-350°C\;}}{\;}$V2O5+H2O.
(5)全钒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VOSO4溶液,电池的工作原理为VO2++V2++2H+$?_{充电}^{放电}$VO2++H2O+V3+.电池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VO2++H2O-e-=VO2++2H+.
16.如图是SO2(g)和O2(g)的能量变化示意图,由图可知( )
A. | 2SO2(g)+O2 (g)?2SO3 (g)-197.8kJ | B. | 2SO2 (g)+O2 (g)?2SO3 (g)+197.8kJ | ||
C. | 2SO2 (g)+O2 (g)?2SO3 (g)+98.9kJ | D. | 2SO2 (g)+O2 (g)?2SO3 (g)-98.9kJ |
20.氮氧化铝(AlON)是一种高硬度防弹材料,可以在高温下由反应Al2O3+C+N2═2AlON+CO合成,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
A. | 上述反应中氮气作还原剂 | |
B. | 氮氧化铝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 | |
C. | 氮氧化铝晶体中的作用力是范德华力 | |
D. | 根据氮氧化铝晶体的硬度可推断其晶体类型可能与石英相同 |
1.现有两个热化学方程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反应①②中都存在:△S>0 (1)+H2(g)→(1)△H>0① | |
B. | 反应②高温时,可自发进行 | |
C. | 在通常情况下,①②都能自发进行(1)+H2(g)→(1)△H<0② | |
D. | 反应①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