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是Zn和Cu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片上记录如下:在卡片上,描述合理的是( )
①Zn为正极,Cu为负极
②H+向正极移动
③电子流动方向,从Zn经外电路流向Cu
④Cu极上有H2产生
⑤若有1mol电子流过导线,则产生H2为0.5mol
⑥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②④⑤⑥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根据图示,是Zn和Cu形成的原电池,原电池中活泼电极作负极,则Zn作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Zn2+;Cu作正极,电极反应为:2H++2e﹣=H2↑,据此分析解答;
①一般情况下,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则Zn作负极,故①错误;
②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H+向正极移动,故②正确
③原电池中,电子经外电路由负极流动方向正极,该原电池中Zn作负极,铜作正极,则电子从Zn经外电路流向Cu,故③正确;
④H+向正极移动,在正极上得到电子变为氢气,则Cu电极上发生2H++2e﹣=H2↑,故④正确;
⑤由正极反应:2H++2e﹣=H2↑可知,有1mol电子流向导线,则产生氢气0.5mol,故⑤正确;
⑥根据分析,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Zn2+,故⑥错误;
描述合理正确的是②③④⑤,答案选B。
【题目】某化工小组研究银铜复合废料(表面变黑,生成Ag2S)回收银单质及制备硫酸铜晶体,工艺如下:(废料中的其他金属含量较低,对实验影响可忽略)
已知:①AgCl可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②Ksp(Ag2SO4)=1.2×105,Ksp(AgCl)=1.8×1010;
③渣料中含有少量银和硫酸银(微溶)。
(1)操作I中为了加快空气熔炼速率,可以采取_______措施(写出其中一种即可)。
(2)操作IV经过_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和干燥,可以得到硫酸铜晶体。
(3)洗涤滤渣II,与粗银合并,目的是__________。
(4)操作III中,NaClO溶液与Ag反应的产物为AgCl、NaOH、NaCl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其中AgCl和Na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氧化的同时发生沉淀转化,离子方程式为_____,其平衡常数K=__________。
(5)在空气中加热5.20g硫酸铜晶体(CuSO4·5H2O)样品,受热过程中不同温度范围内分别得到一种固体物质,其质量如表。(已知CuSO4·5H2O相对分子质量250)
温度范围/℃ | 固体质量/g |
200~260 | 3.33 |
650~800 | 1.67 |
1000~1500 | 1.50 |
加热到10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
【题目】Ⅰ、氯化亚铜(CuCl)难溶于水,常用作催化剂、气体吸收剂及脱氯剂等。
(1)向一定比例的CuSO4、NaCl溶液中持续加入一定浓度的Na2SO3溶液可制得CuCl。加入的Na2SO3溶液体积与溶液pH关系如图所示。
① 0 ~ 600 mL时pH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 600 ~ 2000 mL的过程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是__________。
(2)CuCl的另一种制备原理是Cu2++Cu+2Cl-=2CuCl K=5.85×106,向0.01 molL-1的CuCl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写出计算过程说明能否生成CuCl: ________。
(3)使用CuCl捕捉CO气体的反应为CuCl(s) + xCO(g) CuClxCO(s) △H < 0,为提高CO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填标号)。
A.降低温度 B.增大压强
C.延长反应时间 D.把CuCl分散到疏松多孔的分子筛中
Ⅱ、钠及其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用途。
(1)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的下列五种钠盐溶液的pH如下表:
溶质 | CH3COONa | NaHCO3 | Na2CO3 | NaClO |
pH | 8.8 | 9.7 | 11.6 | 10.3 |
上述盐溶液中的阴离子,结合氢离子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__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三种酸的溶液分别稀释100倍,pH变化最大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
A. HClO B.H2CO3 C. CH3COOH
(2)次氯酸钠是一种 ______(填“强”或“弱”)电解质。某小组同学探究饱和NaClO和KAl(SO4)2溶液混合反应的实验。打开活塞向烧瓶中的NaClO加入饱和KAl(SO4)2溶液,产生大量的白色胶状沉淀。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请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示)。
(3)实验室中常用氢氧化钠来进行洗气和提纯。
当150mL 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标况下2.24L二氧化碳时,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