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的实验是( )A. |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
B. | 用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制取乙酸乙酯 | |
C. |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 |
D. | 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制取氨气 |
分析 由实验装置可知,反应装置的特点是加热液体生成气体(或蒸汽),且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以下,说明气体易溶于水,应防止倒吸,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A.实验室制备氧气应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固体,试管口应向下倾斜,且生成氧气应用排水法收集,故A不选;
B.实验室用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制备乙酸乙酯,乙酸乙酯中混用乙醇、乙酸,导管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防止倒吸,故B选;
C.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反应生成水,为防止生成的水倒流,试管口应向下倾斜,故C不选;
D.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制备氨气,为固体,试管口应向下倾斜,且生成氨气用排空气法收集,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评价,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为高频考点,注意把握相关物质的性质以及制备方法,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升高温度只能加快吸热反应速率 | |
B. | 对于任何反应,增大压强都可加快反应速率 | |
C. | 使用正催化剂只加快正反应速率 | |
D. | 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
13.在PH=1的透明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是( )
A. | Cu2+、SO42-、K+、Na+ | B. | Na+、Cl-、HSO3-、K+ | ||
C. | MnSO4-、CO32-、Na+、K+ | D. | Fe3+、SO42-、S2-、Na+ |
10.铜与稀硝酸反应,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
A. | Cu(NO3)2 | B. | NO | C. | H2O | D. | H2 |
17.现有100mL 0.1mol/L NaCl 溶液,从中取出10mL,此10mL NaC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 0.1mol/L | B. | 0.01mol/L | C. | 0.001mol/L | D. | 无法确定 |
7.微量元素摄入不当会导致疾病.下列做法的主要目的与补充微量元素有关的是( )
A. | 酱油加铁强化剂 | B. | 咖啡加糖 | C. | 炒菜家味精 | D. | 食盐加碘 |
14.下列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 | 实验室钠着火时,立即用水灭火 | |
B. | 不慎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着火时,应立即用大量水扑灭 | |
C. | 浓 NaOH 溶液溅到皮肤上,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硼酸溶液 | |
D. |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稀 NaOH 溶液洗涤 |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7.1g氯气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束为0.2×6.02×1023 | |
B. | VLa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若Fe3+的数目为6.02×1023,则Cl-的数目大于3×6.02×1023 | |
C. | 标准状况下,22.4LNO和11.2LO2混合后气体的分子总数为1.0×6.02×1023 | |
D. | 工业用电解法进行粗铜精炼时,每转移1mol电子,阳极上溶解的铜原子数为0.5×6.02×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