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常采用燃烧法,其操作如下:在电炉加热下用纯氧气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如图所示是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分子式常用的装置,其中A管装碱石灰,B管装无水CaCl2。现准确称取1.80 g有机物样品(含C、H元素,还可能含有O元素),经燃烧被吸收后A管质量增加1.76 g,B管质量增加0.36 g。请按要求填空:
(1)此法适宜于测定固体有机物的分子式,此有机物的组成元素可能是________。
(2)产生的气体按从左到右的流向,所选各装置导管口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
(3)E和D中应分别装有何种药品________。
(4)如果将CuO网去掉,A管增加的质量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该有机物的最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
(6)要确定该有机物的分子式,还必须知道的数据是________。
A.消耗液体E的质量 B.样品的摩尔质量
C.CuO固化减少的质量 D.C装置增加的质量
E.燃烧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
(7)在整个实验开始之前,需先让D产生的气体通过整套装置一段时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H、O (2)gefhicd(或dc)ab(或ba)(3)H2O2和MnO2(或H2O和Na2O2)(4)减小(5)CHO2(6)B(7)除去装置中的空气
解析试题分析:(1)B管质量增加为所吸收水的质量,A管质量增加为所吸收CO2的质量。m(H2O)=0.36 g,m(H)=0.36 g×=0.04 g。m(CO2)=1.76 g,m(C)=1.76 g×=0.48 g。1.80 g-0.04 g-0.48 g=1.28 g≠0,故有机物中除含C、H外,还含O。(2)要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就要首先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元素。由题给信息可知,B管吸收水分,A管吸收CO2,B管要连在A管前面,否则A管会将CO2、H2O一同吸收。有机物在电炉中的燃烧需要O2,这就需要D装置与电炉相连,D装置提供的氧气中含有水份,其后应连接C装置除水份。故导管接口的顺序为g→e→f→h→i→c→d→a→b(其中a与b、c与d的顺序可交换)。(3)E、D中的药品是用来制O2的,一种为液体,一种为固体。显然,液体应为双氧水(或H2O),固体为MnO2(或Na2O2)。(4)若将氧化铜网去掉,则有机物燃烧产生的CO不能被A管吸收,A管增加的质量将减小。(5)由(1)知,n(H)=0.04 mol,n(C)==0.04 mol,n(O)==0.08 mol,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CHO2。(6)已知最简式为CHO2,只要再知道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即可求出其分子式。设其分子式为(CHO2)n,则n==。(7)通O2赶尽装置中的CO2、H2O,否则所求有机物中C、H含量偏高。
考点:考查燃烧法测定有机物分子组成的原理,对实验方法和数据的处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查。
已知①CH3CH2OHCH2=CH2↑+H20
CH2=CH2+Br2BrCH2—CH2Br
②乙醇、1,2-二溴乙烷、乙醚的有关物理性质如下表所示。
| 乙醇 | 1,2-二溴乙烷 | 乙醚 |
通常状况下的状态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密度/g·cm-3 | 0.79 | 2.2 | 0.71 |
熔点/℃ | -130 | 9 | -116 |
沸点/℃ | 78.5 | 132 | 34.6 |
某化学小组拟用乙醇、溴等为原料在实验室制备少量的1,2一二溴乙烷,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装置A中的加热部分的仪器装置省略没有画出)。
(1)仪器E的名称是 。
(2)仪器Ⅰ是漏斗,其左部的玻璃管的作 用是 (填字母)。
a.使漏斗中液体容易滴下
b.有利于吸收气体杂质
c.防止A中三颈烧瓶里的液体爆沸
(3)实验时,A中三颈烧瓶里放入几片碎瓷片的目的是 。加热反应过程中,三颈烧瓶里除生成乙烯外,还可能生成的有机副产物主要是 。
(4)反应过程中,若B中长玻璃导管(Ⅱ)里的液面上升,则说明可能是由于 (填“D中出现堵塞”或“C中杂质已除尽”)造成的。
(5)反应过程中,D中需用冷水冷却盛有液溴的试管,其主要目的是 。说明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已经结束的实验现象是 。
把一升含乙烯和氢气的混和气体通过镍催化剂,使乙烯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完全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y升(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若乙烯在1升混和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为x%,则x和y的关系一定不正确的是( )
A.y=1·x% | B.y=(1-1·x%) |
C.y=1·x%=0.5 | D.y=(1-1·x%)<0.5 |
1mol某烃能与2molHCl完全加成,其产物最多能被8molCl2完全取代,则原烃可能为
A.乙炔 | B.1,3-丁二烯 | C.1-丙炔 | D.环丁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