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E具有果香味,由常见有机物合成E的路线如图,请回答:
(1)反应①的反应类型_______,C的名称________,F中含氧官能团名称________;
(2)检验物质F所用的试剂为_____。C转化为D所用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
(3)下列关于物质B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B为苯的同系物
B.常温常压下物质B呈气态
C.一定条件下,1 mol B最多能与4 mol H2发生加成
D.B既能使KMnO4溶液褪色又能使Br2/CCl4 溶液褪色
(4) E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加成反应 苯乙醇 醛基、羟基 新制Cu(OH)2悬浊液或银氨溶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 D +NaOH+
【解析】
苯与乙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苯乙烯,苯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苯乙醇,苯乙醇可以被连续氧化生成苯乙酸;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乙醇,乙醇与苯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苯乙酸乙酯。
(1)反应①为加成反应;C为苯乙醇;F为葡萄糖,其含氧官能团为醛基、羟基;
(2)葡萄糖含有醛基,可以和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也可以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所以可以用新制Cu(OH)2悬浊液或银氨溶液检验F;当羟基所连的碳原子上有两个氢原子时,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羧基;
(3)A.苯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与苯结构不同,不属于同系物,故A错误;
B.苯乙烯含碳原子数较多,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常温常压下为液体,故B错误;
C.苯环和碳碳双键均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所以一定条件下,1 mol B最多能与4 mol H2发生加成,故C正确;
D.B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从而使其褪色,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D;
(4)E为苯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水解生成乙醇和苯乙酸钠,化学方程式为+NaOH+C2H5OH。
【题目】实验室常利用甲醛法测定(NH4)2SO4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为:4NH+6HCHO=3H++6H2O+(CH2)6N4H+[滴定时,1 mol (CH2)6N4H+与1 mol H+相当],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Ⅰ 称取样品1.5 g;
步骤Ⅱ 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Ⅲ 移取25.00 mL样品溶液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10 mL 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5 min后,加入1~2滴酚酞溶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1)根据步骤Ⅲ填空:
①NaOH标准溶液盛放在____滴定管中,若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②滴定达到终点时,酚酞指示剂由________色变成________色。
③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双选)。
A.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不变
B.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使测定结果偏小
C.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D.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溶液突然变色,即为滴定终点
E.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
(2)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滴定次数 | 待测溶液的体积/mL | 标准溶液的体积/mL | |
滴定前刻度 | 滴定后刻度 | ||
1 | 25.00 | 1.02 | 21.03 |
2 | 25.00 | 2.00 | 21.99 |
3 | 25.00 | 0.20 | 20.20 |
则所用去的NaOH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_______ mL,若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0 0 mol·L-1,则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列出计算式并计算结果)
【题目】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验证反应“ Fe”的实验中检测到发现和探究过程如下:向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溶液呈黄色。
(1)检验产物:
①检验上层清液中所含离子的方法:取上层清液,滴加_________,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2+。
②经检验黑色固体为Ag,检验方法:取出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加入适量稀硝酸使固体溶解,再滴加__________(填试剂),产生_________(填现象)。
(2)针对“溶液呈黄色”,甲认为溶液中有乙认为铁粉过量时不可能有,乙依据的原理是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o
针对这两种观点继续实验: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实了甲的猜测。同时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溶液颜色深浅、沉淀量多少与取样时间有关,对比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 | 取样时间/min | 现象 |
I | 3 |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
II | 30 | 产生白色沉淀,较3 min时量少;溶液红色较3 min时加深 |
III | 120 | 产生白色沉淀,较30min时量少;溶液红色较30min时变浅 |
(资料: -生成白色沉淀AgSCN)
(3)实验中溶液变为红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存在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4)对产生的原因做如下假设:
假设a:可能是铁粉表面有氧化层,能产生
假设b:空气中存在发生反应产生
假设c:酸性溶液中的NO3-将Fe2+氧化为Fe3+
假设d:溶液存在Ag+将Fe2+氧化为Fe3+
下述实验可证实假设a、b
①实验:向硝酸酸化的__________溶液( )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不同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3min 时溶液呈浅红色,30min后溶液几乎无色。
②实验II的现象说明发生了反应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实验Ⅱ中发生的反应可以用下列装置来验证。其中甲溶液是___________,分别取电池工作前与工作一段时间后左侧烧杯中溶液,同时滴加KSCN溶液,_______ (“前者”或“后者”)红色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