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表为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
试填空。
(1)写出上表中元素I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和价层电子排布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C、D、E、F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元素A分别与C、D、E形成最简单的常见化合物分子甲、乙和丙。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有________。
A.甲、乙和丙分子的空间构型分别为正四面体形、三角锥形、V形
B.甲、乙和丙分子中,中心原子均采取sp3的杂化方式
C.三种分子中键角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乙>甲
D.甲、乙和丙分子均为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
(3)由元素J、C、E组成一种化学式为J(CE)5的配位化合物,该物质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20.5 ℃,沸点为103 ℃,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据此可判断:
①该化合物的晶体类型为________。
②该化合物的晶体中存在的作用力有________。
A.离子键 B.极性键
C.非极性键 D.范德华力
E.氢键 F.配位键
③根据共价键理论和等电子体理论分析,CE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比为________。
(4)在测定A与F形成的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实验测得的值一般高于理论值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些不同族元素的性质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如表中元素G与元素B,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s22s22p63s23p63d54s1(或[Ar]3d54s1) F>N>O>C
(2)CD
(3)①分子晶体 ②BDF ③1∶2
(4)氟化氢气体中存在因氢键而相互缔合形成的缔合分子(HF)n
(5)Be与Al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对角线的位置
【解析】根据这几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知:A为H(氢),B为Be,C为C(碳),D为N,E为O,F为F(氟),G为Al,H为Cl,I为Cr,J为Fe,(1)Cr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或[Ar]3d54s1,其价层电子排布图为,一般来说,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但N元素原子2p轨道上电子达到半充满,故其第一电离能要大于O的第一电离能,因此这四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F(氟)>N>O>C(碳)。(2)甲、乙、丙分别为CH4、NH3、H2O,这三种分子的中心原子均采取sp3的杂化方式,它们的空间构型分别为正四面体形、三角锥形、V形,CH4分子中的键角为109°28′,而NH3分子和H2O分子上有未成键的孤电子对;孤对电子越多,排斥力越大,键角越小,所以键角顺序为H2O<NH3<CH4,故A项、B项正确,C项错误;这三种分子中,CH4为非极性分子,NH3、H2O均为极性分子,D项错误。(3)由该化合物的熔沸点可判断它为分子晶体,分子晶体中均存在范德华力,由该分子的结构可以看出其晶体中还存在极性键和配位键;CO分子和N2分子互为等电子体,故CO分子的结构与N2类似,为C≡O,因此CO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个数比为1∶2。(4)A与F形成的化合物为HF,它的分子间存在的氢键会使HF相互结合形成(HF)n,从而使得测的相对分子质量偏高。(5)Be和Al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对角线的位置,因此它们的有些性质是相似的。
某化学小组在学习元素周期律知识后,对教材中Cl2将Fe2+氧化成Fe3+的实验进一步思考,并提出问题:Cl2能将Fe2+氧化成Fe3+,那么Br2和I2能否将Fe2+氧化成Fe3+?
环节一:理论推测。
部分同学认为Br2和I2都能将Fe2+氧化成Fe3+,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分同学认为Br2和I2都不能将Fe2+氧化成Fe3+。还有同学认为Br2能将
Fe2+氧化成Fe3+,而I2不能,依据是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环节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向大试管中加入适量铁粉,加入10 mL稀盐酸,振荡试管,充分反应后,铁粉有剩余,取上层清液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1:
试管 | 操作 | 现象 |
① | 先向试管中加入2 mL新制的FeCl2溶液,再向试管中滴加少量红棕色的溴水,振荡试管 | 溶液为 黄色 |
② | 先向试管中加入2 mL新制的FeCl2溶液,再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棕黄色的碘水,振荡试管 | 溶液为 黄色 |
环节三:实验现象的分析与解释。
(1)甲同学认为试管①中的现象说明溴水能将Fe2+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认为应该补做实验,才能得出甲同学的结论。请你帮助乙同学完成实验:
实验2:
操作 | 现象 |
|
|
(2)该小组同学对试管②中所得的溶液呈黄色的原因展开讨论,并提出了两种假设:
假设1:碘水与FeCl2溶液不反应,黄色是碘水稀释后的颜色。
假设2.________________。
实验3:进行实验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操作 | 现象 |
向试管②所得的溶液中继续加入0.5 mL CCl4,充分振荡,静置一段时间。取出上层溶液,滴加KSCN溶液 | 静置后,上层溶液几乎无色,下层溶液为紫色;取上层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呈浅红色 |
丙同学认为实验3的现象可以说明假设2成立,丁同学认为不严谨,于是设计了实验4继续探究。
实验4:
操作 | 现象 |
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新制的FeCl2溶液,滴加0.5 mL碘水后,再加入0.5 mL乙酸乙酯,充分振荡,静置一段时间。取出下层溶液,滴加KSCN溶液 | 静置后,上层溶液为紫色,下层溶液几乎无色;取下层溶液,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没有呈浅红色 |
你认为实验4中加入乙酸乙酯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同学根据实验4的现象得出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碘水与FeCl2溶液反应的程度很小。
(3)Cl2、Br2、I2氧化Fe2+的能力逐渐减弱,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