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有关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煤井中的瓦斯气和家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B.苯的结构简式为 ,分子式可简化为CH
C.利用酸性KMnO4溶液可鉴别乙烯和乙烷
D.苯与乙烯均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甲烷只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C
【解析】解:A.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不是甲烷,故A错误;
B.苯的分子式为C6H6 , 故B错误;
C.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用高锰酸钾鉴别,故C正确;
D.苯和溴水不反应,和液溴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甲烷和溴水不反应,可溴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的相关知识,掌握有机物的性质特点: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多为非电解质,不易导电;多数熔沸点较低;多数易燃烧,易分解.
【题目】某兴趣小组制备氢氧化亚铁沉淀.
实验1 | 实验现象 | |
液面上方产生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振荡,试管壁上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
(1)实验1中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
(2)为了探究沉淀变灰绿色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展开如下探究: ①甲同学推测灰绿色物质为Fe(OH)2和Fe(OH)3混合物.查阅资料后根据调色原理认为白色和红褐色的调和色不可能是灰绿色,并设计实验证实灰绿色物质中不含有Fe(OH)3 , 方案是 .
②乙同学查阅文献:Fe(OH)2在大量SO42﹣存在的情况下形成Fe6(SO4)2(OH)4O3(一种氧基碱式复盐).并设计对比实验证实该假设:向试管中加入 , 再往试管中加入 , 振荡,现象与实验1相同,结论是该假设不成立.
③乙同学继续查阅文献:Fe(OH)2沉淀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灰绿色可能是由Fe(OH)2表面吸附Fe2+引起.推测所用的硫酸亚铁溶液的浓度应越小越好;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应越大越好.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管中10mL | 滴加 | 实验现象 | |
实验2 | 6mol/L | 0.2mol/L FeSO4溶液 | 产生悬浮于液面的白色沉淀(带有少量灰绿色),沉淀下沉后,大部分灰绿色变为白色沉淀 |
实验3 | 6mol/L | 0.1mol/L FeSO4溶液 | 产生悬浮于液面的白色沉淀(带有极少量灰绿色),沉淀下沉后,底部都为白色沉淀 |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能说明灰绿色是由Fe(OH)2表面吸附Fe2+引起的证据是 . 丙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足以证明灰绿色是由Fe(OH)2表面吸附Fe2+引起的,还需补充的实验是 , 证明该假设成立.
(3)丙同学探究温度对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的影响:取少量灰绿色沉淀,在水浴中加热,颜色由灰绿变白,且有絮状白色沉淀下沉,原因为 .
(4)根据以上实验探究,若尽可能制得白色Fe(OH)2沉淀,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 .
【题目】某化学小组在研究Na2SO3溶液、FeCl3溶液性质及反应时,进行了下列实验:
(1)取1molL﹣1的Na2SO3溶液置于空气中,测得其pH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最初,Na2SO3溶液pH=7.8,解释其原因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②t时间段内,造成其pH发生上述变化,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是 .
(2)探究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实际反应的情况: 实验ⅰ
装置 | 操作 | 现象 |
向2mL1molL﹣1FeCl3溶液中,逐滴滴加1moL﹣1Na2SO3溶液2mL | 溶液黄色逐渐加深,最终得红褐色溶液(W) |
实验ⅱ
装置 | 操作 | 现象 |
取1mL溶液W于试管中,向其滴加过量盐酸,再滴加5滴B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①实验ⅱ证明,溶液中含有离子;
②对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实际反应存在两种认识:
认识Ⅰ.反应中Fe3+完全转化为Fe2+ , W溶液中c(Fe2+)一定很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认识Ⅱ.W溶液中c(Fe2+)应该极小,否则W溶液不会呈红褐色.
(3)资料显示:Fe2+呈淡绿色、FeSO3是墨绿色沉淀、碱式硫酸铁[Fe4(OH)2(SO4)5]溶液为红褐色. ①实验中始终未出现墨绿色沉淀,说明c(Fe2+)极小,其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是 .
②实验过程和结果显示,O2、Fe3+、SO42﹣的氧化性强弱顺序是 .
③若Fe4(OH)2(SO4)5是造成溶液W呈红褐色的原因之一,其形成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④用激光笔照射W溶液,发现有丁达尔现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