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
C.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 |
D.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 |
D
解析
盖斯定律认为:不管化学过程是一步或分为数步完成,这个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
已知:H2O(g)= H2O(l) △H1 =-Q1 kJ·mol-1(Q1>0)
C2H5OH(g)= C2H5OH(l) △H2 =-Q2 kJ·mol-1(Q2>0)
C2H5OH(g)+3O2(g)=2CO2(g)+3H2O(g) △H3 = -Q3 kJ·mol-1(Q3>0)若使23g液态乙醇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kJ)
A.Q1+ Q2+Q3 | B.0.5(Q1+Q2+Q3 ) |
C.0.5 Q1-1.5 Q2+0.5Q3 | D.1.5 Q1-0.5 Q2+0.5Q3 |
白磷与氧气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P a kJ·mol-1、P—O b kJ·mol-1、PO c kJ·mol-1、OO d kJ·mol-1。
根据下图所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ΔH,其中正确的是( )
A.(6a+5d-4c-12b) kJ·mol-1 |
B.(4c+12b-6a-5d) kJ·mol-1 |
C.(4c+12b-4a-5d) kJ·mol-1 |
D.(4a+5d-4c-12b) kJ·mol-1 |
工业上制备纯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SiCl4(g)+2H2(g)Si(s)+4HCl(g)ΔH=+Q kJ·mol-1(Q>0)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以上反应(此条件下为可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SiCl4的转化率 |
B.若反应开始时SiCl4为1 mol,则达到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 kJ |
C.反应至4 min时,若HCl浓度为0.12 mol·L-1,则H2的反应速率为0.03 mol·(L·min-1) |
D.当反应吸收热量为0.025Q kJ时,生成的HCl通入100 mL 1 mol·L-1的NaOH溶液中恰好反应 |
下列反应中,Q2>Q1的是 ( )
A.H2(g)+F2(g)=2HF(g) ΔH=-Q1 kJ·mol-1 H2(g)+Cl2(g)=2HCl(g) ΔH=-Q2 kJ·mol-1 |
B.2H2(g)+O2(g)=2H2O(l) ΔH=-Q1 kJ·mol-1 2H2(g)+O2(g)=2H2O(g) ΔH=-Q2 kJ·mol-1 |
C.NaOH(aq)+HCl(aq)=NaCl(aq)+H2O(l)ΔH=-Q1 kJ·mol-1 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H2O(l)ΔH=-Q2 kJ·mol-1 |
D.S(s)+O2(g)=SO2(g) ΔH=-Q1 kJ·mol-1 |
节能减排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参与节能减排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举措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为推广氢能的使用,工业上可采用电解水法制取大量氢气 |
B.将石油裂化、裂解,综合利用石油资源 |
C.有节制地开采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资源 |
D.将某些废旧塑料熔化后再成型 |
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已知12 g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a kJ的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 ②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 ③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金刚石放出的能量多
④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能量多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一定不能自发进行反应 |
B.已知:CH4(g)+O2(g)=2H2O(l)+CO(g) ΔH,则ΔH表示CH4的燃烧热 |
C.恒温恒压时,将2 mol A和1 mol B投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g)??2C(g),充分反应后测得放出的热量为Q kJ,则该反应的ΔH=-Q kJ/mol |
D.由4P(s,红磷)=P4(s,白磷) ΔH=+139.2 kJ/mol,可知红磷比白磷稳定 |
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ΔH1<ΔH2的是( )
A.S(g)+O2(g)=SO2(g) ΔH1S(s)+O2(g)=SO2(g) ΔH2 |
B.H2(g)+Cl2(g)="HCl(g)" ΔH1H2(g)+Cl2(g)="2HCl(g)" ΔH2 |
C.2H2(g)+O2(g)=2H2O(g) ΔH12H2(g)+O2(g)=2H2O(l) ΔH2 |
D.C(s)+O2(g)="CO(g)" ΔH1C(s)+O2(g)=CO2(g) ΔH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