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A是有机羧酸盐,BCD是常见化合物;ABCD焰色反应呈黄色,其水溶液均呈碱性,B最强.XY是最常见的氧化物且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其晶体类型相同.已知有关转化如下:

A(s)+B(s) C(s)+H2

D+H2A+X

B+D=C+X

④D(s)C+X+Y(均未配平)

注:RCOONa+NaOHRH+Na2CO3

试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名称是 ______

(2)B的电子式是 ______

(3)上述②储氢方法的二个最明显的优点是 ______ ______ 等.

(4)C的晶体属于 ______ 晶体,存在 ______ 键和 ______ 键.

(5)Y的晶体熔化时仅克服 ______ 力.

(6)X的晶体中通常有 ______ 键缔合,构成 ______ 体空间网状结构,其沸点比同主族同类型物质要特别 ______

(7)写出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8)写出在C的饱和溶液中不断通Y析出D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9)用来表达泡沫灭火器灭火原理(D+Al3+)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

【答案】碳酸钠 环保 安全 离子 离子 共价 分子间作用 正四面 HCOONa+NaOHNa2CO3+H2 2Na++CO32-+H2O+CO2=NaHCO3 3HCO3-+Al3+=Al(OH)3↓+3CO2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分析推断,A是有机羧酸盐HCOONaBCD是常见化合物;ABCD焰色反应呈黄色,水溶液均呈碱性,则可推知化合物ABCD均为含有Na元素的碱或强碱弱酸盐,B的碱性最强,则BNaOHXY是最常见的氧化物且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它们的晶体类型相同,则XY应为H2OCO2中的一种,由D受热分解得到YCXBD反应生成CX,可推知DNaHCO3

(1)上述分析可知C的名称是碳酸钠;

(2)B为氢氧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氢氧化钠的电子式是:

(3)可逆反应会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破坏移动储氢或释氢,上述②储氢方法的二个最明显的优点是无污染环保,安全;

(4)上述分析可知C为碳酸钠属于盐,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结构中含有共价键和离子键;

(5)Y为二氧化碳,Y的晶体为二氧化碳晶体,是分子晶体,晶体熔化时仅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6)X为水,形成的晶体为分子晶体,晶体中水分子和水分子间形成的分子间作用力含有氢键,晶体形成的晶胞是正四面体结构的空间网状结构,所以熔沸点高;

(7)反应①是甲酸钠和氢氧化钠固体加热反应生成氢气和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Na+NaOHNa2CO3+H2

(8)C的饱和溶液中不断通Y析出D的反应为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碳酸钠饱和溶液中生成碳酸氢钠晶体析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CO32-+H2O+CO2=NaHCO3

(9)泡沫灭火器灭火原理是碳酸氢钠恒容硫酸铝水溶液中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HCO3-+Al3+=Al(OH)3↓+3CO2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

(1)工业中用氯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气,有关方程式如下: 3H2 (g)+N2(g)2NH3 (g) + 92.4 kJ

①对于该反应:要使反应物尽可能快的转化为氨气,可采用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要使反应物尽可能多的转化为氨气,可采用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均选填字母)

A.较高温度B.较低温度C.较高压强 D.较低压强 E.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工业上对合成氨适宜反应条件选择,是综合考虑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和设备材料等的影响。

②该反应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以下分析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字母)

A.升高温度,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B.增大压强,对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C.减小生成物浓度,对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

③某化工厂为了综合利用生产过程中副产品CaSO4,和相邻的合成氨厂联合设计了制备(NH4)2SO4的工艺流程(如图),该流程中:

向沉淀池中通入足量的氨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循环使用的X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实验室中可以用铵盐与强碱共热得到氨气。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0.01 mol/L硝酸铵溶液0.5L,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可产生氨气_____L(标准状态)

②若有硝酸铵和硫酸铵的混合溶液0.5L,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可产生氨气0.025mol;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0.01 mol 白色沉淀,则原混合液中,硝酸铵的浓度为_______mol/L

③现有硝酸铵、氯化铵和硫酸铵的混合溶液V L,将混合溶液分成两等分:一份溶液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共产生氨气A mol;另一份溶液中慢慢滴入C mol/L的氯化钡溶液B L,溶液中SO42-恰好全部沉淀;将沉淀过滤后,在滤液中继续滴入硝酸银溶液至过量,又产生D mol沉淀。则原混合溶液中,氯化铵的浓度为________mol/L,硝酸铵的浓度为_______mol/L(用含有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题目】I.某学生用0.100molL-1K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B.取标准K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刻度“0”以上23cm 处;

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使尖嘴处充满溶液;

D.调节液面至“0”“0”以下刻度,记下读数;

E.移取20mL待测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23滴酚酞;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实验编号

KOH溶液的浓度(mol/L

滴定完成时,KOH溶液滴入的体积(mL

待测盐酸溶液的体积(mL

1

0.10

22.62

20.00

2

0.10

22.72

20.00

3

0.10

22.80

20.00

就此实验完成填空: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该盐酸的浓度约为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II.亚硫酸盐是一种常见食品添加剂。为检验某食品中亚硫酸盐含量(通常以1kg样品中含SO2的质量计),某研究小组用碘氧化还原滴定法进行测定,实验流程如下:

1)碘标准液应选用____(酸式碱式”)滴定管盛装,加注标准液之前必须对滴定管进行_____、洗涤、____

2)锥形瓶内的指示剂为_____,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大的有_______

A.起始读数时平视,终点读数时俯视

B.未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

C.步骤①中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

4)若取样品w g,按乙方案测得消耗0.01000mol·L-1 I2溶液VmL,则1kg样品中含SO2的质量是____g(用含wV的代数式表示)

【题目】二氧化硫是危害最为严重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它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研究CO催化还原SO2的适宜条件,在燃煤电厂的烟气脱硫中具有重要价值。

.从热力学角度研究反应

(1) C(s)+O2(g)CO2(g) ΔH1=-393.5 kJ·mol-1

CO2(g)+C(s)2CO(g) ΔH2=+172.5 kJ·mol-1

S(s)+O2(g)SO2(g) ΔH3=-296.0 kJ·mol-1

写出CO 还原SO2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CO还原SO2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若反应体系压强不变,则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B.平衡状态时,2v(CO)=v(SO2)

C.其他条件不变,增大SO2的浓度,C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D.在恒温恒压的容器中,向达到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充入N2,SO2的平衡转化率不变

Ⅱ.NOx的排放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包含NO2NO,有人提出用活性炭对NOx进行吸附,发生反应如下:

反应aC(s)+2NO(g)N2(g)+CO2(g) ΔH=34.0kJ/mol

反应b2C(s)+2NO2(g)N2(g)+2CO2(g) ΔH=64.2kJ/mol

(3)对于反应a,在T1℃时,借助传感器测得反应在不同时间点上各物质的浓度如下:

时间(min)

浓度(mol·L-1)

0

10

20

30

40

50

NO

1.00

0.58

0.40

0.40

0.48

0.48

N2

0

0.21

0.30

0.30

0.36

0.36

0~10min内,NO的平均反应速率v(NO)=___________,当升高反应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30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 B.通入一定量的NO

C.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 D.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4)①某实验室模拟反应b,在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C和一定量的NO2气体,维持温度为T2℃,如图为不同压强下反应b经过相同时间NO2的转化率随着压强变化的示意图。请从动力学角度分析,1050kPa前,反应bNO2转化率随着压强增大而增大的原因_____________;在1100kPa时,N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

②用某物质的平衡分压代替其物质的量浓度也可以表示化学平衡常数(记作Kp);在T2℃、1.1×106Pa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p=___________(计算表达式表示);已知:气体分压(P)=气体总压(P体积分数。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