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2.不纯的金属X混有Z金属,生锈时X先腐蚀,将X、Y组成原电池时,X是电池的正极,则X、Y、Z三种金属活动性的是(  )
A.X>Y>ZB.Y>X>ZC.X>Z>YD.Y>Z>X

分析 在原电池中,一般来说,作负极的金属活泼性较强,较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根据原电池中正负极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较活泼的金属首先被腐蚀,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原电池中,一般来说,作负极的金属活泼性较强,较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根据原电池中正负极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较活泼的金属首先被腐蚀;
不纯的金属X混有Z金属,生锈时X先腐蚀,说明活泼性X>Z;
将X、Y组成原电池时,X是电池的正极,则金属活泼性Y>X,
通过以上分析知,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是Y>X>Z,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判断,为高频考点,明确原电池中正负极与金属活泼性关系是解本题关键,还可以根据金属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判断金属性强弱,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1)用甲烷制氢是一种廉价的制氢方法.有关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H4(g)+$\frac{1}{2}$O2(g)?CO(g)+2H2(g);△H=-36kJ/mol…①
CH4(g)+H2O(g)?CO(g)+3H2(g);△H=+216kJ/mol…②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
A.2H2O(l)═2H2(g)+O2(g)△H=+504kJ/mol
B.当反应①中υ(CH4=υ(CO)时,表明该反应达平衡状态
C.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体系压强,反应①②中甲烷的转化率均减小
D.为维持恒定温度(不考虑热量损失),某反应器中同时发生反应①与②时,消耗甲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②某温度下,在100L反应器中充入甲烷和水蒸汽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00mol和300mol时,假定只发生反应CH4(g)+H2O(g)?CO(g)+3H2(g).当甲烷的转化率为0.5时,此时平衡常数为1.35.
(2)发蓝液是由NaNO3、NaNO2及NaOH配成的,在加热条件下,通过三步反应使铁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Fe3O4
3Fe+NaNO2+5NaOH$\frac{\underline{\;\;△\;\;}}{\;}$3Na2FeO2+H2O+NH3↑…①;
8Fe+3NaNO3+5NaOH+2H2O$\frac{\underline{\;\;△\;\;}}{\;}$4Na2Fe2O4+3NH3↑…②;
以及第三步生成四氧化三铁.请补充第三步反应的方程式并配平:Na2FeO2+Na2Fe2O4+2H2O=Fe3O4↓+4NaOH.
(3)将固体草酸锰MnC2O4•2H2O放在一个可以称出质量的容器里加热.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质量单位为g):则214℃时,剩余固体的成分为MnC2O4.(填化学式);在280℃时,剩余固体的成分为MnO.(填化学式)
5.Ⅰ.某实验小组同学为了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了如下系列实验.
【实验1】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
①先连接好装置,检验气密性,加入试剂;
②加热A试管直到B中品红褪色,熄灭酒精灯;
③将Cu丝上提离开液面.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2)熄灭酒精灯后,因为有导管D的存在,B中的液体不会倒吸,其原因是试管A中气体压强减小,空气从D导管中进入试管A中.
(3)拆除装置前,不需打开胶塞,就可使装置中残留气体完全被吸收,应当采取的操作是从D导管口向试管A中通入大量的空气.
Ⅱ.饱和的NaHSO3溶液可以与醛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水溶性的α-羟基磺酸钠.发生的反应为:R-CHO+NaHSO3═R-CH(OH)SO3Na反应是可逆的,在通常条件下有70%-90%向正反应方向转化.
(4)利用Ⅰ中装置制取少量NaHSO3溶液,应采取措施,将装置进行部分改变.这种措施是:将B和C的位置对调;确认有NaHSO3生成的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
(5)若溴苯中混有杂质乙醛,欲将此杂质除去,可采用的试剂是饱和的NaHSO3溶液,其分离的方法是分液.
(6)若在CH3CH2CH(OH)SO3Na 水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机物转化为CH3CH2CHO,请设计实验检验该有机物: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干净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过量的硫酸并使溶液呈碱性,向试管中加入1mL新制的Cu(OH)2悬浊液,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证明反应后溶液中有CH3CH2CHO.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