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硫酸厂用煅烧黄铁矿(FeS2)制取硫酸,实验室利用硫酸厂烧渣(主要成分是Fe2O3及少量FeS、SiO2制备绿矾。
(一)SO2和O2反应制取的反应原理为:2SO2+O22SO3,在一密闭容器中一定时间内达到平衡。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
(2)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

A.v(SO2)=v(SO3) B.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C.混合气体质量不变 D.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变
(二)某科研单位利用原电池原理,用SO2和O2制备硫酸,装置如图,电极为多孔的材料,能吸附气体,同时也能使气体与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

(3)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溶液中H的移动方向由______极到______极;电池总反应式为______。
(三)利用烧渣制绿矾的过程如下

测定绿矾产品中含量的实验步骤:
a.称取5.7 g产品,溶解,配成250 mL。溶液。
b.量取25 ml。待测液于锥形瓶中。
c.用硫酸酸化的0. 01 mol/L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体积40 mL。根据上述步骤同答下列问题。
(4)滴定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完成并配平离子反应方程式)。

(5)用硫酸酸化的KMnO4滴定终点的标志是
(6)计算上述产品中的FeSO4.7H2O质量分数为______。

(1)  (2) B D   (3)SO2+2H2O-2e-=SO42-+4H+   B  A
2SO2+O2+2H2O=2H2SO4(或2SO2+O2+2H2O=4H++2SO42-)(4)5 Fe2++MnO4-+8H+=5Fe3++Mn2++4H2O
(5)滴定最后一滴酸性KMnO4时溶液呈淡紫色,半分钟内不褪色。(6)0.975或97.5%

解析试题分析:(1)反应2SO2+O22SO3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2)A没有指明是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没有意义。错误。B.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等的反应,所以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正确。C.任何反应无论进行到什么程度,混合气体质量总是不变,=。因此不能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错误。D.由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等的反应,所以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各种气体的体积也不变,总体积不变,所以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变。正确。所以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B D。(3)因为在B电极区产生H2SO4,说明SO2在B电极上失去电子,因此B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SO2+2H2O-2e-=SO42-+4H+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则,溶液中H的移动方向由B电极到A电极。电池总反应式为2SO2+O2+2H2O=2H2SO4。(4)滴定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 Fe2++MnO4-+8H+=5Fe3++Mn2++4H2O。(5)由于KMnO4为紫色,所以不用外加指示剂,利用其本身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反应终点。因此用硫酸酸化的KMnO4滴定终点的标志是滴定最后一滴酸性KMnO4时溶液呈淡紫色,半分钟内不褪色。n(KMnO4)= 0. 01 mol/L×0.04L×(250÷25)=4×10-3mol.则n(Fe2+)=5 n(KMnO4)= 5×4×10-3mol=0.02mol.所以上述产品中的FeSO4.7H2O质量分数为(0.02mol×278g/mol) ÷5.7 g×100%=97.5%.
考点:考查煅烧黄铁矿制取硫酸、用硫酸厂烧渣制备绿矾的反应原理及相应的化学计算的知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Ⅰ.磷、硫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应用广泛。
(1)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 
(2)磷酸钙与焦炭、石英砂混合,在电炉中加热到1 500 ℃生成白磷,反应为:
2Ca3(PO42+6SiO26CaSiO3+P4O10
10C+P4O10P4+10CO
每生成1 mol P4时,就有   mol电子发生转移。 
(3)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常用的还原剂。在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的水溶液中加入过量I2溶液,使维生素C完全氧化,剩余的I2用Na2S2O3溶液滴定,可测定溶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发生的反应为:
C6H8O6+I2C6H6O6+2H++2I-
2S2+I2S4+2I-
在一定体积的某维生素C溶液中加入a mol/L I2溶液V1 mL,充分反应后,用Na2S2O3溶液滴定剩余的I2,消耗b mol/L Na2S2O3溶液V2 mL。该溶液中维生素C的物质的量是   mol。
(4)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KIO3)和亚硫酸钠可发生如下反应:
2I+5S+2H+I2+5S+H2O
生成的碘可以用淀粉溶液检验,根据反应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
某同学设计实验如下表所示:

 
0.01 mol/LKIO3酸性溶液(含淀粉)的体积/mL
0.01 mol/LNa2SO3溶液的体积/mL
H2O的体积/mL
实验温度/℃
溶液出现蓝色时所需时间/s
实验1
5
V1
35
25
 
实验2
5
5
40
25
 
实验3
5
5
V2
0
 
 
该实验的目的是                             ;表中V2=   mL。
Ⅱ.稀土元素是宝贵的战略资源,我国的蕴藏量居世界首位。
(5)铈(C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稀土元素。在加热条件下CeCl3易发生水解,无水CeCl3可用加热CeCl3·6H2O和NH4Cl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其中,NH4Cl的作用是      
(6)在某强酸性混合稀土溶液中加入H2O2,调节pH≈3,Ce3+通过下列反应形成Ce(OH)4沉淀得以分离。完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e3++H2O2+H2OCe(OH)4↓+                         

活性炭吸附法是工业提碘的主要方法之一。其流程如下:

完成下列填空:
(1)酸性条件下,NaNO2溶液只能将 I氧化为I2,同时生成NO。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                                     
(2)氯气、浓硝酸、酸性高锰酸钾等都是常用的强氧化剂,但工业上氧化卤水中I选择了价格并不便宜的亚硝酸钠,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反应②发生时,溶液底部有紫黑色的固体生成,有时溶液上方产生紫色的气体。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所以,反应②需要在        条件下进行。
(4)流程中,碘元素经过了I2→I、IO3→I2的变化过程,这样反复的原因是          
(5)流程中用到的NaHSO3溶液显弱酸性。是因为该溶液中存在以下的平衡:
①HSO3+ H2OH2SO3 + OH和 ②                     (写出离子方程式)
向0.1mol/L的NaHSO3溶液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回答问题:
a.加入少量金属Na,平衡①如何移动?        溶液的pH如何变化?        
b.加入氨水至中性,则式子:c(Na+) = c(SO32–)+ c(HSO3)+ c(H2SO3)>c(H+) = c(OH),是否正确           ,解释原因                                           

黄铜矿(CuFeS2)是制取铜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原料之一,还可制备硫及铁的化合物。
(1)冶炼铜的反应为: 8CuFeS2+21O28Cu+4FeO+2Fe2O3+16SO2
若CuFeS2中Fe的化合价为+2,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2)利用黄铜矿冶炼铜产生的炉渣(含Fe2O3、FeO、SiO2、Al2O3)可制备Fe2O3。方法为:
①用稀盐酸浸取炉渣,过滤。
②滤液先氧化,再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煅烧得Fe2O3
除去Al3+的离子方程式是                            
(3)为验证炉渣中含有FeO,先将炉渣用稀酸溶解,再在酸性条件下加入适当的氧化剂。(提供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KSCN溶液、酸性KMnO4溶液、NaOH溶液、碘水)
所选试剂为                      ,证明炉渣中含有FeO的实验现象为                                
(4)配平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氧化性物质依据你的选择填入[   ])
    Fe2++    H++    [         ] →      Fe3++     [      ]+    H2O
(5)如果证明炉渣中是否含有FeO,将炉渣溶于稀硝酸,每含有1molFeO,可产生气体的体积是    L(标准状况,假设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
(6)Fe2O3可以作为染料,也可进一步制得净水剂Fe2(SO4)3, Fe2(SO4)3的净水原理是                (用相应的方程式表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