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2.某学习小组研究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时,设计并进行了下列实验(表中的“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
②向新制得的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 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
③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 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
④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 D.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
⑤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
⑥向A1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 F.生成淡黄色沉淀. |
实验步骤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实验现象(填A~F) | C | D |
Na、Mg、Al金属性强弱关系:Na>Mg>Al,Cl、S非金属性强弱关系:Cl>S.
分析 (1)根据物质的性质判断实验现象;
①镁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镁,反应后溶液呈碱性;
②Na2S具有还原性,氯气具有氧化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硫;
③钠的密度比水小,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溶液;
④镁为活泼金属,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
⑤铝能与盐酸反应,但不如镁活泼;
⑥A1Cl3与NaOH反应生成A1(OH)3,A1(OH)3具有两性,能与NaOH反应.
(2)根据实验现象比较金属性的强弱:金属与水或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性强弱,单质之间的反应比较非金属强弱.
解答 解:(1)①镁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镁,反应后溶液呈碱性,故现象为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②向新制得的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氯气能将硫离子氧化生成单质硫,故现象为生成淡黄色沉淀;
③钠的密度比水小,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溶液,故现象为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④镁为活泼金属,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故现象为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⑤铝能与盐酸反应,较镁不活泼,故现象为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⑥A1Cl3与NaOH反应生成A1(OH)3,A1(OH)3具有两性,能与NaOH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偏铝酸钠,故现象为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故答案为:①B ②F ③A ⑥E;
(2)金属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金属越活泼,金属性越强;Na与冷水反应剧烈,Mg与热水反应,与酸剧烈反应,而铝与酸缓慢反应,所以金属性强弱关系:Na>Mg>Al;向新制得的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生成淡黄色沉淀,说明氯气可置换出硫,则氯气的氧化性大于硫,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大于硫;
故答案为:Na>Mg>Al;Cl>S.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现象以及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A. | 利用图1除去Cl2中的HCl | |
B. | 利用图2由45°白酒制无水乙醇 | |
C. | 利用图3检验产物中含有乙烯 | |
D. | 图4是研究温度对NO2和N2O4平衡的影响 |
A. | 纤维素被人体消化吸收后提供营养物质 | |
B. | 能发生水解反应的不一定是糖类,但糖类一定能发生水解反应 | |
C. | 没有成熟的苹果汁遇碘变蓝色,成熟的苹果汁能还原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 |
D. | 1 mol二糖完全水解一定能够生成2 mol葡萄糖 |
A. | 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SO2和CO2 | |
B. | SO2能使溴水、KMnO4溶液迅速褪色 | |
C. | 硫粉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可得到SO3 | |
D. | 少量SO2通入到浓的CaCl2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 |
A. | 分子式为C12H8O2Cl4 | B. | 是一种可溶于水的气体 | ||
C. | 是最危险的致癌物之一 | D. | 是一种多卤代烃 |
A. | 点a时正反应速率比逆反应速率小 | |
B. | 点d:v正(H2)=3v逆(N2) | |
C. | 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处n(N2)不一样 | |
D. | 点c处反应达到平衡 |
A. | 正、逆反应不再进行 | B. | 反应物的浓度为零 | ||
C. | 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 D. | 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