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在医药上作补血剂.为测定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含量,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两套实验方案
方案一 滴定法: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测定铁元素的含量
反应原理:5Fe2++MnO4-+8H+═5Fe3++Mn2++4H2O
(1)实验前,首先要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MnO4溶液250mL,配制时需要的仪器除天平、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外,还需250mL容量瓶(填仪器名称).
(2)上述实验中KMnO4溶液需要酸化,用于酸化的酸是B
A、浓盐酸 B、稀硫酸 C、稀硝酸 D、浓硫酸
(3)某同学设计的下列滴定方式中,最合理的是B(夹持部分略去)(填字母序号)
方案二 称量法 操作流程如下:
(4)写出步骤②中H2O2氧化Fe2+ 的离子方程式2Fe2++H2O2+2H+═2Fe3++2H2O
(5)步骤③中X溶液是NaOH
(6)步骤④一系列操作依次是:过滤、洗涤、灼烧、冷却、称量.
分析 (1)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MnO4溶液250mL,配制时需要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玻棒、烧杯、胶头滴管、250mL容量瓶;
(2)酸化KMnO4溶液的酸本身不能具有还原性,如果有还原要被高锰酸钾氧化,本身也不能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只能选硫酸;
(3)酸性溶液或强氧化性溶液应用酸式滴定管;
由流程图可知,该实验原理为:将药品中的Fe2+形成溶液,将Fe2+氧化为Fe3+,使Fe3+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再转化为氧化铁,通过测定氧化铁的质量,计算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含量;
(4)双氧水具有氧化性,酸性条件下能将Fe2+全部氧化为Fe3+,同时生成水;
(5)步骤③中X溶液是使Fe3+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据此判断;
(6)步骤④中一系列处理是由氢氧化铁悬浊液最终转化为氧化铁,需要过滤、洗涤的氢氧化铁,然后灼烧生成氧化铁,冷却后称量氧化铁的质量.
解答 解:(1)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MnO4溶液250mL,配制时需要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玻棒、烧杯、胶头滴管、250mL容量瓶;
故答案为:250mL容量瓶;
(2)酸化KMnO4溶液的酸本身不能具有还原性,如果有还原性要被高锰酸钾氧化,本身也不能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只能选硫酸,故答案为:B;
(3)酸性溶液或强氧化性溶液应用酸式滴定管,故答案为:B;
由流程图可知,该实验原理为:将药品中的Fe2+形成溶液,将Fe2+氧化为Fe3+,使Fe3+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再转化为氧化铁,通过测定氧化铁的质量,计算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含量;
(4)双氧水具有氧化性,酸性条件下能将Fe2+全部氧化为Fe3+,同时生成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
故答案为:2Fe2++H2O2+2H+═2Fe3++2H2O;
(5)步骤③中X溶液是使Fe3+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所以X溶液是NaOH,故答案为:NaOH;
(6)步骤④中一系列处理是由氢氧化铁悬浊液最终转化为氧化铁,需要过滤、洗涤的氢氧化铁,然后灼烧生成氧化铁,冷却后称量氧化铁的质量;
故答案为:灼烧.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的理解、物质分离提纯、元素化合物性质、氧化还原反应滴定、化学计算等,难度中等,清楚实验原理是解题的关键,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与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A. | O2 | B. | N2 | C. | Ar | D. | CO2 |
A. | 1molCl2与1mol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 |
B. | 含0.2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SO2的分子数为0.1 NA | |
C. | 在标准状况下,Cl2和H2的混合气22.4升,光照后原子总数为2NA | |
D. | 0.1mol•L-1的FeCl3溶液中含有0.1NA个Fe3+ |
A. | 苯酚与碳酸钠反应:2C6H5OH+CO32-→2C6H5O-+CO2↑+H2O | |
B. | 用稀HNO3溶解FeS固体:FeS+2H+═Fe2++H2S↑ | |
C. | Fe2O3溶于过量氢碘酸溶液中:Fe2O3+6H++2I-═2Fe2++I2+3H2O | |
D. | SO2通入溴水中:SO2+2H2O+Br2═2H++SO42-+2HBr |
A. | c(Na+)>c(HCO3-)>c(CO32-)>c(H+)>c(OH-) | B. | c(Na+)>c(HCO3-)>c(CO32-)>c(OH-)>c(H+) | ||
C. | c(Na+)>c(CO32-)>c(HCO3-)>c(OH-)>c(H+) | D. | c(Na+)+c(H+)=c(OH-)+c(HCO3-)+2c(CO32-) |
①氧化 ②消去 ③加成 ④酯化 ⑤水解 ⑥加聚.
A. | ①⑤②③④ | B. | ①②③⑤④ | C. | ②③⑤①④ | D. | ②③⑤①⑥ |
A. | 乙醇 | B. | 氯化铵 | C. | 过氧化钠 | D. | 氯化镁 |
A. | 3:2:1 | B. | 2:6:3 | C. | 3:6:2 | D. | 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