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郑州二模)利用所学化学反应原理,解决以下问题:
(1)某溶液含两种相同物质的量的溶质,且其中只存在OH、H+N
H
+
4
、Cl四种离子,且c(N
H
+
4
)>c(Cl-)>c(OH-)>c(H+),则这两种溶质是
NH4Cl和NH3?H2O
NH4Cl和NH3?H2O

(2)0.1mol?L-1的氨水与0.05mol?L-1的稀硫酸等体积混合,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
NH4++H2ONH3?H2O+H+
NH4++H2ONH3?H2O+H+

(3)已知:Ksp(RX)=1.8×10-10,Ksp(RY)=1.5×10-16,Ksp(R2Z)=2.0×10-12,则难溶盐RX、RY和R2Z的饱和溶液中,R+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R2Z>RX>RY
R2Z>RX>RY

(4)以石墨电极电解100mL 0.1mol?L-1CuSO4溶液.若阳极上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则阴极上析出Cu的质量为
0.64
0.64
g.
(5)向20mL硫酸和盐酸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pH=13的Ba(OH)2溶液,生成BaSO4的量如图所示,B点溶液的pH=7(假设体积可以直接相加),则c(HCl)=
0.2
0.2
mol?L-1
(6)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下表投入反应物,发生反应(H2(g)+
I2(g)?2HI(g)△H=-14.9kJ?mol-1),在恒温、恒容条件下,测得反应达
到平衡时的数据如下表:
容器
反应物投入量 1mol H2、1mol I2 2 mol HI 4 mol HI
HI的浓度(mol?L-1 C1 C2 C3
反应的能量变化 放出akJ 吸收bkJ 吸收ckJ
反应物转化率 a1 a2 a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AC

A.α12=1   B.2α23 C.a+b=14.9     D.c1=c2=c3
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滴定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选择酚酞作指示剂.请填写下列空白:
(1)该学生的实验操作如下:
A.用碱式滴定管取待测NaOH溶液25.00mL,注入锥形瓶中,加入2滴酚酞.
B.用待测定的溶液润洗碱式滴定管
C.用蒸馏水洗干净滴定管
D.取下酸式滴定管用标准液的润洗后,将标准液注入酸式滴定管刻度“0”以上2-3cm处,再把酸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至刻度“0”或“0”刻度以下
E.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F.另取锥形瓶,再重复操作2次
G.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至滴定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滴定操作的正确顺序是(用序号填写)E→
C
C
→D→
B
B
A
A
G
G
→F;
(2)用标准的盐酸溶液滴定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时,左手把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
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
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
_.直到因加入一滴盐酸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并且
浅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浅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为止;
(3)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数值偏低的是
D
D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溶液
B.滴定前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读取盐酸体积时,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4)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则起始读数为
0.00
0.00
mL,终点读数
26.10
26.10
mL;
(5)某学生根据三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
滴定次数 待测氢氧化钠
溶液的体积/mL
0.1000mol/L盐酸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溶液体/mL
第一次 25.00 0.00 26.11 26.11
第二次 25.00 1.56 30.30 28.74
第三次 25.00 0.22 26.31 26.09
请选用其中合理的数据列式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NaOH)=
0.1044mol/L
0.1044mol/L

(6)有一学生在实验室测某碱溶液的pH.实验时,他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然后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试样进行检测.
①该学生的操作是
错误
错误
(正确或错误).
②如不正确,请分析是否一定有误差,为什么?
溶液被稀释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浓度发生了变化
溶液被稀释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浓度发生了变化

③若用此法分别测定c(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的稀溶液的pH,误差较大的是
盐酸
盐酸
,原因是
盐酸是强酸酸稀释时pH值变化大,醋酸是弱酸稀释时电离平衡正向移动,pH值变化小;
盐酸是强酸酸稀释时pH值变化大,醋酸是弱酸稀释时电离平衡正向移动,pH值变化小;

下列两题分别对应于“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两个选修课程模块的内容,请你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如果两题全做,则按A题评分。

A.已知A、B、C、D、E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B<C<D<E。其中A、B、C是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化合物DC的晶体为离子晶体,D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C2为非极性分子。B、C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它们同族相邻周期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高。E的原子序数为24,ECl3能与B、C的氢化物形成六配位的配合物,且两种配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三个氯离子位于外界。请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A、B、C、D、E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A、B、C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2)B的氢化物的分子空间构型是             。其中心原子采取          杂化。

(3)写出化合物AC2的电子式             ;一种由B、C组成的化合物与AC2互为等电子体,其化学式为             

(4)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ECl3形成的配合物的化学式为       

(5)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与D的单质反应时,B被还原到最低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醇与氢卤酸反应是制备卤代烃的重要方法。实验室制备溴乙烷和1-溴丁烷的反应如下:

             NaBr+H2SO4HBr+NaHSO4                 ①

             R-OH+HBrR-Br+H2O                     ②

可能存在的副反应有: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脱水生成烯和醚,Br被浓硫酸氧化为Br2等。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溴乙烷

正丁醇

1-溴丁烷

密度/g?cm-3

 0.7893

1.4604

0.8098

1.2758

沸点/℃

78.5

38.4

117.2

101.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溴乙烷和1-溴丁烷的制备实验中,下列仪器最不可能用到的是        。(填字母)

a.圆底烧瓶            b.量筒             c.锥形瓶            d.布氏漏斗            

(2)溴代烃的水溶性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相应的醇;其原因是           

                                                            

(3)将1-溴丁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在         (填“上层”、“下层”或“不分层”)。

(4)制备操作中,加入的浓硫酸必须进行稀释,起目的是            。(填字母)

a.减少副产物烯和醚的生成         b.减少Br2的生成

c.减少HBr的挥发                      d.水是反应的催化剂            

(5)欲除去溴代烷中的少量杂质Br2,下列物质中最适合的是            。(填字母)

a.NaI             b.NaOH              c.NaHSO3              d.KCl            

(6)在制备溴乙烷时,采用边反应边蒸出产物的方法,其有利于                ;但在制备1-溴丁烷时却不能边反应边蒸出产物,其原因是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