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B与C同周期,D与E和F同周期,A与D同主族,C与F同主族,C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B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之和为2.又知六种元素所形成的常见单质在常温常压下有三种是气体,三种是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C、D、F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离子符号表示).
(2)由A、B两种元素以原子个数比5:1形成离子化合物X,X的电子式为 .
(3)由A、B元素形成的化合物B2A4可以与O2、KOH溶液形成原电池,用该原电池提供的能量电解足量的CuSO4溶液,当消耗0.2mol B2A4时,若要使电解槽中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情况,需要向其中加入多少克什么物质?(填质量和化学式) .
(4)若E是金属元素,其单质与氧化铁反应常用于焊接钢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由A、C、D、F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Y(DAFC3)(已知A2FC3的Ka1=1.3×10﹣2、Ka2=6.3×10﹣8),则Y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室温下,向Y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使溶液中c(AFC3﹣)=c(FC32﹣),则此时溶液呈(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6)A和B 形成的某种氯化物BA2Cl 可作杀菌剂,其原理为BA2Cl 遇水反应生成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含氧酸,写出BA2Cl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S2﹣>O2﹣>Na+
(2)
(3)CuO;32g
(4)Al+Fe2O3 Fe+Al2O3
(5)c(Na2+)>c(HSO3﹣)>c(H+)>c(SO32﹣)>c(OH﹣);碱性
(6)NH2Cl+H2O=HClO+NH3
【解析】解: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C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C是O元素;C与F同主族,则F是S元素;B与C同周期,B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之和为2,处于ⅤA族,B与C同周期,则B为N元素;D与E和F同周期,即处于第三周期,D、E原子序数均小于硫,故D、E单质均为固体,六种元素所形成的常见单质在常温常压下有三种是气体、三种是固体,则A的单质为气体,原子序数小于N,故A为H元素,A与D同主族,则D为Na.(1)C、D、F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分别为O2﹣、Na+、S2﹣ , 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S2﹣>O2﹣>Na+ , 所以答案是:S2﹣>O2﹣>Na+;(2)由H、N两种元素以原子个数比5:1形成离子化合物为NH4H,由铵根离子与氢负离子构成,X的电子式为 ,所以答案是: ;(3)由H、N元素形成的化合物N2H4可以与O2、KOH溶液形成原电池,原电池总反应为:2N2H4+O2=2N2+2H2O,当消耗0.2mol N2H4时,转移电子为0.2mol×2×2=0.8mol,用该原电池提供的能量电解足量的CuSO4溶液,发生反应:2CuSO4+2H2O 2Cu+O2↑+2H2SO4 , 得到Cu与氧气物质的量之比为2:1,若要使电解槽中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情况,需要向其中加入CuO,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CuO为 =0.4mol,其质量为0.4mol×80g/mol=32g所以答案是:CuO;32g;(4)若E是金属元素,其单质与氧化铁反应常用于焊接钢轨,则E为Al,反应方程式为:Al+Fe2O3 Fe+Al2O3 , 所以答案是:Al+Fe2O3 Fe+Al2O3;(5)由H、O、Na、S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Y(DAFC3)为NaHSO3 , 已知H2SO3的Ka1=1.3×10﹣2、Ka2=6.3×10﹣8 , 则HSO3﹣的水解平衡常数为Kh= = = ≈7.7×10﹣13 , 可知HSO3﹣的水解程度远远小于电离能程度,NaHSO3溶液呈酸性,氢氧根离子浓度原小于亚硫酸根,而亚硫酸根的电离程度很小,亚硫酸氢根远远大于氢离子,氢离子源于亚硫酸根电离、水的电离,氢离子浓度大于硫酸根,故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c(Na2+)>c(HSO3﹣)>c(H+)>c(SO32﹣)>c(OH﹣),室温下,向NaHS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使溶液中c(HSO3﹣)=c(SO32﹣),由Ka2= =6.3×10﹣8 , 则溶液中c(H+)=6.3×10﹣8<10﹣7 , 溶液呈碱性,所以答案是:c(Na2+)>c(HSO3﹣)>c(H+)>c(SO32﹣)>c(OH﹣);碱性;(6)A 和B 形成的某种氯化物NH2Cl可作杀菌剂,其原理为NH2Cl 遇水反应生成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含氧酸,应得到HClO,还得到NH3 , 反应方程式为:NH2Cl+H2O=HClO+NH3 , 所以答案是:NH2Cl+H2O=HClO+NH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