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8.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理解正确的是( )A. | 比例模型表示甲烷分子或四氯化碳分子 | |
B. | 乙醛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 | |
C. | Cl-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 |
D. | “84消毒液”中有效成分NaClO的电子式为: |
分析 A.甲烷分子或四氯化碳分子均为正四面体构型,但原子半径为Cl>C>H;
B.乙醛的官能团为-CHO;
C.Cl的质子数为17,其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
D.次氯酸钠为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需要标出所带电荷.
解答 解:A.甲烷分子或四氯化碳分子均为正四面体构型,但原子半径为Cl>C>H,则比例模型表示甲烷分子,而不能表示四氯化碳,四氯化碳的比例模型为:,故A错误;
B.乙醛的官能团为-CHO,其结构简式为:CH3CHO,故B错误;
C.Cl的质子数为17,其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C错误;
D.次氯酸钠为离子化合物,钠离子直接用离子符号表示,次氯酸根离子需要标出最外层电子及所带电荷,次氯酸钠的电子式为:,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涉及电子式、结构简式、结构示意图及比例模型等,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中等,试题基础性强,把握化学用语的区别及规范应用为解答的关键,选项A为解答的易错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8.在800℃下测定反应2NO+2H2═N2+2H2O的反应物初始浓度及反应的初速率,所得数据如表所示
下列分析实验数据所得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实验标号 | 初始浓度/mol•L-1 | 生成N2的初速率/mol•L-1•s-1 | |
c(NO) | c(H2) | ||
1 | 6.00×10-3 | 1.00×10-3 | 3.19×10-3 |
2 | 6.00×10-3 | 2.00×10-3 | 6.38×10-3 |
3 | 6.00×10-3 | 3.00×10-3 | 9.57×10-3 |
4 | 1.00×10-3 | 6.00×10-3 | 0.48×10-3 |
5 | 2.00×10-3 | 6.00×10-3 | 1.92×10-3 |
6 | 3.00×10-3 | 6.00×10-3 | 4.32×10-3 |
A. | 增大c(H2),生成N2的初速率增大 | B. | 减小c(NO),生成N2的初速率减小 | ||
C. | 生成N2的初速率与c(H2)成正比 | D. | 生成N2的初速率与c(NO)成正比 |
19.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概念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 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42-═BaSO4↓ | |
B. | 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mol,所以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H≈-571.6KJ/mol | |
C. | 原子序数为1和8的两种元素形成的18电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 |
D. | 铜锌原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一定为2H++2e-═H2↑ |
16.硅橡胶是由二甲基二氯硅烷经两种反应而制得的,这两种反应依次是( )
A. | 消去反应、加聚反应 | B. | 水解反应、缩聚反应 | ||
C. | 氧化反应、缩聚反应 | D. | 取代反应、加聚反应 |
3.下列有机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CH4+Cl2$\stackrel{光照}{→}$CH2Cl2+H2 | B. | CH2=CH2+Br2→CH3CHBr2 | ||
C. | +HNO3$→_{50-60℃}^{浓硫酸}$+H2O | D. | C6H12O6$\stackrel{酒化酶}{→}$2C2H5OH+2CO2↑ |
7.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
A. | 将乙酸乙酯与NaOH溶液共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分层消失 | |
B. | 将苯逐滴滴入浓硝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液中,并用沸水浴加热制取硝基苯 | |
C. | 将铜丝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后,再将铜丝转移至内焰,铜丝恢复原来的红色 | |
D. | 淀粉用酸催化水解后的溶液加入新制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可看到有银镜出现 |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O2与O3互为同位素 | |
B. | ${\;}_{8}^{16}$O、${\;}_{8}^{17}$O、${\;}_{8}^{18}$O互为同素异形体 | |
C. | 麦芽糖与蔗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 |
D. | CH3-CH2-CH2-CH3与互为同系物 |
5.以元素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分析下列各化学反应,其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 Mg+2HCl═MgCl2+H2↑ | B. | H2+Cl2$\frac{\underline{\;点燃\;}}{\;}$2HCl | ||
C. | CuO+H2$\frac{\underline{\;\;△\;\;}}{\;}$Cu+H2O | D. | CaCl2+Na2CO3═CaCO3↓+2NaC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