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混合 | B. | 铝热反应 | ||
C. | 镁与盐酸的反应 | D. | 甲烷与氧气 |
分析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或与水、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铝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工业制水煤气、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
解答 解:A.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正确;
B.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故B错误;
C.镁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
D.甲烷与氧气是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题目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所有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 |
B. | 同一物质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熵值相同 | |
C. | △H<0、△S>0的反应可自发进行 | |
D. |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
9.对于原子半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同周期元素(除了稀有气体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 |
B. | 对于第三周期元素,从钠到氯,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 |
C. | 各元素的原子半径总比其离子半径大 | |
D. | 阴离子的半径大于其原子半径,阳离子的半径小于其原子半径 |
16.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已知12g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QkJ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金刚石与石墨互为同位素 | |
B. | 石墨石稳定 | |
C. | 金刚石稳定 | |
D. | 等质量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能量多 |
6.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是( )
A. | H2 | B. | N2 | C. | SO2 | D. | NH3 |
13.下列各组物质中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 葡萄糖和果糖 | B. | 乙醇和乙醚 | C. | 蔗糖和麦芽糖 | D. | 乙酸和甲酸甲酯 |
11.实验室常利用甲醛法测定(NH4)2SO4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为:4NH4++6HCHO═3H++6H2O+(CH2)6N4H+[滴定时,1mol(CH2)6N4H+与1mol H+相当],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Ⅰ:称取样品1.500g.
步骤Ⅱ: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Ⅲ:移取25.00mL样品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mL 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5min后,加入1~2滴酚酞试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1)根据步骤Ⅲ填空:
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偏高(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无影响(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B.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④滴定达到终点时的现象:最后一滴NaOH溶液滴下,溶液由无色到粉红(或浅红),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2)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若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1 0mol/L,则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18.85%.
步骤Ⅰ:称取样品1.500g.
步骤Ⅱ: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Ⅲ:移取25.00mL样品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mL 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5min后,加入1~2滴酚酞试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1)根据步骤Ⅲ填空:
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偏高(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无影响(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B.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④滴定达到终点时的现象:最后一滴NaOH溶液滴下,溶液由无色到粉红(或浅红),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2)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滴定 次数 | 待测溶液的体积/mL | 标准溶液的体积 | |
滴定前刻度/mL | 滴定后刻度/mL | ||
1 | 25.00 | 1.02 | 21.03 |
2 | 25.00 | 2.00 | 21.99 |
3 | 25.00 | 0.20 | 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