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3元素的离子RX﹣、Mn+、Zm+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已知n>m它们对应的原子序数关系为( )
A.R>M>ZB.M>R>ZC.M>Z>RD.Z>M>R
【答案】C
【解析】
设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为R、M、Z,离子RX﹣、Mn+、Zm+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有R+x=M-n=Z-m,n>m,可知M>Z>R,以此解答该题。
设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为R、M、Z,离子RX﹣、Mn+、Zm+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有R+x=M﹣n=Z﹣m,n>m,可知M>Z>R。
答案选C。
【题目】某无色澄清溶液中Cl﹣浓度为0.5molL﹣1 , 还可能含有表中的若干种离子.
阳离子 | K+ Al3+ Mg2+ Ba2+ Fe3+ |
阴离子 | NO3﹣ CO32﹣ SiO32﹣ SO42﹣ OH﹣ |
现取该溶液100mL进行如下实验(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序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结果 |
Ⅰ | 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 产生白色沉淀并放出标准状况下1.12L气体 |
Ⅱ | 将Ⅰ的反应混合液过滤,对沉淀洗涤、灼烧至恒重,称量所得固体质量 | 固体质量为4.8g |
Ⅲ | 向Ⅱ的滤液中滴加BaCl2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以上实验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有 . 能确定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2)实验Ⅰ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
(3)通过实验Ⅰ、Ⅱ、Ⅲ和必要计算,请写出一定存在的阴离子及其浓度(不一定要填满).
阴离子 | 浓度c/(molL﹣1) |
① | |
② | |
③ |
(4)判断K+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其最小浓度,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
【题目】某兴趣小组制备氢氧化亚铁沉淀。
实验1 | 实验现象 | |
液面上方产生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振荡,试管壁上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
(1)实验1中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沉淀变灰绿色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展开如下探究:
① 甲同学推测灰绿色物质为Fe(OH)2和Fe(OH)3混合物。查阅资料后根据调色原理认为白色和红褐色的调和色不可能是灰绿色,并设计实验证实灰绿色物质中不含有 Fe(OH)3,方案是__________。
② 乙同学查阅文献:Fe(OH)2在大量SO42存在的情况下形成Fe6(SO4)2(OH)4O3(一种氧基碱式复盐)。并设计对比实验证实该假设:向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再往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振荡,现象与实验1相同,结论是该假设不成立。
③ 乙同学继续查阅文献:Fe(OH)2沉淀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灰绿色可能是由Fe(OH)2表面吸附Fe2+引起。推测所用的硫酸亚铁溶液的浓度应越小越好;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应越大越好。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管中10 mL NaOH溶液 | 滴加 FeSO4溶液 | 实验现象 | |
实验2 | 6 mol/L NaOH溶液 | 0.2mol/L FeSO4溶液 | 产生悬浮于液面的白色沉淀(带有少量灰绿色) ,沉淀下沉后,大部分灰绿色变为白色沉淀 |
实验3 | 6 mol/L NaOH溶液 | 0.1mol/L FeSO4溶液 | 产生悬浮于液面的白色沉淀(带有极少量灰绿色) ,沉淀下沉后,底部都为白色沉淀 |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能说明灰绿色是由Fe(OH)2表面吸附Fe2+引起的证据是____________。丙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足以证明灰绿色是由Fe(OH)2表面吸附Fe2+引起的,还需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证明该假设成立。
(3)丙同学探究温度对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的影响:取少量灰绿色沉淀,在水浴中加热,颜色由灰绿变白,且有絮状白色沉淀下沉,原因为_____________。
(4)根据以上实验探究,若尽可能制得白色Fe(OH)2沉淀,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