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1=5.4×10﹣2 , K2=5.4×10﹣5 . 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图1所示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 . 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 .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还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如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 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 . 装置H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是 .
②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 .
(3)设计实验证明: ①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 .
②草酸为二元酸 .
(4)草酸和草酸钠(Na2C2O4)可以在酸性条件下被KMnO4溶液、MnO2氧化,锰元素被还原为+2价.KMnO4溶液和草酸钠溶液在稀硫酸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实验室常用固体草酸钠测定KMnO4溶液的浓度.准确称取0.2000g草酸钠,放入锥形瓶中,加入100mL稀硫酸溶解,用配制好的KMnO4溶液滴定,三次重复实验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分别是16.02mL、16.00mL、16.01mL,则KMn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式是:c(KMnO4)= .
【答案】
(1)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冷凝(水蒸气和草酸),防止草酸进入装置C反应生成沉淀而干扰CO2的检验
(2)F、D、G、H、D、I;CuO;H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其后的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向盛有少量NaHCO3的试管里滴加草酸溶液,有气泡产生就说明草酸酸性大于碳酸;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是草酸的2倍
(4)2MnO4﹣+16H++5C2O42﹣═2Mn2++10CO2↑+8H2O;
【解析】解:(1)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如果草酸受热分解,分解时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沉淀而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易挥发,导致生成的气体中含有草酸,草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性的草酸钙而干扰二氧化碳的检验,B装置温度较低,有冷凝作用,防止干扰二氧化碳的检验,所以答案是: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冷凝(水蒸气和草酸),防止草酸进入装置C反应生成沉淀而干扰CO2的检验;(2)①要检验生成CO,在甲组实验后,用浓氢氧化钠除去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用碱石灰干燥CO,利用CO和CuO发生还原反应生成CO2 , 再利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用排水法收集CO避免环境污染,所以其连接顺序是A、B、F、D、G、H、D、I; H装置中盛放的物质应该具有氧化性,且和CO反应有明显现象发生,CuO能被CO还原且反应过程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现象明显,所以H中盛放的物质是CuO,
所以答案是:F、D、G、H、D、I;CuO;②CO具有还原性,其氧化产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CO将黑色的CuO还原为红色的Cu,只要H中黑色固体转化为红色且其后的D装置溶液变浑浊就说明含有CO,
所以答案是:H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其后的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①要证明草酸酸性大于碳酸,可以利用强酸制取弱酸,向盛有少量NaHCO3的试管里滴加草酸溶液,有气泡产生就说明草酸酸性大于碳酸,所以答案是:向盛有少量NaHCO3的试管里滴加草酸溶液,有气泡产生就说明草酸酸性大于碳酸;
②草酸和NaOH发生中和反应时,如果草酸是二元酸,则参加反应的草酸物质的量应该是NaOH的一半,所以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是草酸的2倍就说明草酸是二元酸,所以答案是: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是草酸的2倍;(4)①KMnO4和草酸钠在稀硫酸中反应生成硫酸钾、硫酸钠、硫酸锰、二氧化碳和水,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所以答案是: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②根据三次试验数据计算高锰酸钾溶液体积平均值为= =16.01mL,假设KMnO4溶液的浓度为c,n(C2O42﹣)=
,则:
2MnO4﹣+16H++ | 5C2O42﹣=2Mn2++10CO2↑+8H2O |
2mol | 5mol |
c×0.01601L |
解得c= ,所以答案是:
.
【题目】2013年初天津连续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的出行及身体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利用钠碱循环法可脱除烟气中的SO2 . ①在钠碱循环法中,Na2SO3溶液作为吸收液,可由NaOH溶液吸收SO2制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②吸收液吸收SO2的过程中,pH随n(SO32﹣):n(HSO3﹣)变化关系如下表:
n(SO32﹣):n(HSO3﹣) | 91:9 | 1:l | 9:91 |
pH | 8.2 | 7.2 | 6.2 |
由上表判断,NaHSO3溶液显性(填“酸”、“碱”或“中”),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 .
③当吸收液的pH降至约为6时,需送至电解槽再生.再生示意图如下:
写出HSO3﹣在阳极放电的电极反应式: , 当阴极室中溶液pH升至8以上时,吸收液再生并循环利用.
(2)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CH4(g)+4NO2(g)═4NO(g)+CO2(g)+2H2O(g);△H=﹣574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H=﹣1160kJmol﹣1
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 CH4还原NO2至N2 , 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用NA表示),放出的热量为kJ.
(3)工业上合成氮所需氢气的制备过程中,其中的一步反应为:CO(g)+H2O(g) CO2(g)+H2(g);△H<0 一定条件下,将CO(g)与H2O(g)以体积比为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CO(g)与H2O(g)体积比为1:6,则平衡常数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