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已知元素A、B、C均为前三周期的元素,其中A、B同主族,B是其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C与A、B均不在同一周期,且与C同主族的某金属的氧化物具有两性。请回答:
(1)A、B、C 三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是______ (填元素符号),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______________。
(2)C元素的单质可与Cl2反应生成CCl3,该分子为_____结构,是_____(填“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与水反应剧烈产生“白烟”,其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A、B两种元素可形成化合物X,写出X的电子式_______。
(4)A、C两种元素可形成化合物Y(C2A6),其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
(5)A、.B、C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Z(分子式为BCA4),该物质曾作为一种还原剂,这是由于A 的价态为__________。
(6)Z形成的晶体属于立方晶系,晶胞参数为apm,其晶体类型为______,晶胞如下图所示(图中A原子被省略),在此晶胞中,含有_____个B原子。晶胞密度表达式为____ g·cm-3 (用a和NA表示)。
【答案】 Na 1s22s22p63s1 平面三角型 非极性分子 BCl3+3H2O=H3BO3+3HCl sp3 -1 离子晶体 4 1.52×1032/(NA×a3)
【解析】试题分析:B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B是Na元素;C同主族的某金属的氧化物具有两性,C是ⅢA族元素,C是B元素;A、B同主族,C与A、B均不在同一周期,所以A是H元素。
解析:(1)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小,所以H、Na、B三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是Na,钠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1。
(2)B可与Cl2反应生成BCl3,B原子价电子对数是 ,无孤对电子,所以该分子为平面结构,是非极性分子,与水反应剧烈产生“白烟”说明有氯化氢生成,其方程式为BCl3+3H2O=H3BO3+3HCl。(3)H、Na两种元素可形成化合物NaH,NaH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4)H、B两种元素可形成化合物B2H6,B原子形成4个键,所以杂化方式为sp3。(5) 根据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NaBH4中H的价态为-1。(6)NaBH4是离子化合物,晶体类型为离子晶体;根据均摊原则,晶胞中含有个钠原子,含有个B原子,含有16个H原子,所以晶胞的摩尔质量是152g/mol,晶胞的体积是 ,晶胞密度表达式为1.52×1032/(NA×a3)g·cm-3。
【题目】某课题组为了深入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设计以下装置进行了实验。
步骤一:检验装置气密性后向B、C中各加入20mL图示液体。
步骤二 :打开A中活塞,反应进行10分钟后关闭活塞。
步骤三:用pH计分别测量B、C 试管中溶液的pH。
结合上述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 甲同学认为两瓶中pH大致相等,原因是二氧化硫溶于水后生成了酸性物质。该物质发生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 乙同学认为C瓶中pH可能更小,因为C中二氧化硫会像氧化硫化氢一样与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通过pH计测定,B瓶中pH为2.13,C瓶中pH为1.05。为了解释该实验现象,该同学提出进行多次平行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测定结果如下:
第1次实验 | 第2次实验 | 第3 次实验 | |
B 瓶中pH | 2.15 | 2.10 | 2. 17 |
C 瓶中pH | 1.10 | 1.12 | 1.09 |
实验发现: C瓶中溶液的酸性始终比B瓶中的酸性强。
(3) 通过仔细观察,C瓶中溶液从无色变成浅黄色同时出现黄色浑浊,继续通入气体溶液又逐渐变为无色。其中溶液变黄且出现浑浊的过程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为了检验产物,中间取出少许溶液加入______,溶液变蓝,证明乙同学判断正确;黄色溶液又逐渐变为无色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4) 最终结论:
①B瓶中溶液呈弱酸性是由于__________。
②C瓶中溶液呈强酸性是由于生成了_________,该过程中体现出二氧化硫哪些化学性质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