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I)多项选择题
下列曲线分别表示元素的某种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关系(Z为核电荷数,Y为元素的有关性质).则下列有关Y的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BC
ABC


A.a图表示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稀有气体除外)
B.b图表示ⅡA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
C.c图表示第二周期元素的电负性(稀有气体除外)
D.d图表示第三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稀有气体除外)
E.e图表示第ⅦA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
(II)
波尔多液是一种保护性杀菌剂,广泛应用于树木、果树和花卉上,鲜蓝色的胆矾晶体是配制波尔多液的主要原料.胆矾CuSO4?5H2O可写成[Cu(H2O)4]SO4?H2O,其结构示意图如下:

(1)写出铜原子价层电子的轨道排布式
,与铜同周期的所有元素的基态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与铜原子相同的元素有
K、Cr
K、Cr
(填元素符号).
(2)由上图可知:胆矾中存在的作用力有
abcd
abcd

a.离子键   b.配位键     c.氢键      d.极性键      e.非极性键
(3)往浓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较浓的NH3?H2O直到原先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得到深蓝色溶液.小心加入约和溶液等体积的C2H5OH并使之分成两层,静置.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在两层“交界处”下部析出深蓝色Cu(NH34SO4?H2O晶体.实验中所加C2H5OH的作用是
加C2H5OH,减小“溶剂”(C2H5OH和H2O)的极性,降低离子化合物Cu(NH34SO4?H2O的溶解度,便于析出
加C2H5OH,减小“溶剂”(C2H5OH和H2O)的极性,降低离子化合物Cu(NH34SO4?H2O的溶解度,便于析出

(4)已知Cu(NH342+呈平面正方形结构,则Cu(NH34SO4?H2O晶体中呈正四面体的粒子是
SO42-
SO42-
,杂化轨道类型是sp3的原子有
N、S、O
N、S、O

(5)如将深蓝色溶液加热,可能得到什么结果?
加热,NH3挥发,生成Cu(OH)2蓝色沉淀和(NH42SO4
加热,NH3挥发,生成Cu(OH)2蓝色沉淀和(NH42SO4
分析:(I)A.同周期元素随核电荷数的增大,原子半径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B.同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同周期元素随核电荷数的增大电负性增大(稀有气体除外);
D.同周期元素随核电荷数的增大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镁元素、磷元素的最外层电子处于全满、半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
E.HF存在氢键,沸点最高,其它氢化物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沸点越高;
(II)(1)铜是29号元素,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书写铜原子价层电子的轨道排布式,并判断与铜同周期的所有元素的基态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与铜原子相同的元素;
(2)由结构可知,晶体中铜离子与硫酸根之间存在离子键,水分子与铜离子之间存在配位键,氧原子与氢原子、氧原子与硫原子之间存在极性键,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3)加C2H5OH,减小“溶剂”(C2H5OH和H2O)的极性,降低离子化合物Cu(NH34SO4?H2O的溶解度,便于析出;
(4)Cu(NH342+呈平面正方形结构,水成角型,Cu(NH34SO4?H2O晶体中呈正四面体为SO42-;N、S、O杂化轨道类型是sp3
(5)加热,NH3挥发,生成Cu(OH)2蓝色沉淀和(NH42SO4
解答:解:(I)A.第三周期元素元素随核电荷数的增大,原子半径减小(稀有气体除外),a图符合,故A正确;
B.同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ⅡA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b图符合,故B正确;
C.第二周期元素的电负性核电荷数的增大电负性增大,(稀有气体除外),c图符合,故C正确;
D.同周期元素随核电荷数的增大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镁元素、磷元素的最外层电子处于全满、半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镁元素与磷元素之间隔两种元素,图D与实际不符,故D错误;
E.HF存在氢键,沸点最高,其它氢化物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沸点越高,图E与实际不符,故E错误.
故选:ABC;
(II)(1)铜是29号元素,1s22s22p63s23p63d104s1,铜原子价层电子的轨道排布式为;铜原子最外层排布为4s1,同周期外层排布为4s1,为没有d能级的元素为K,d能级含有5个电子为Cr,
故答案为:; K、Cr;
(2)由结构可知,晶体中铜离子与硫酸根之间存在离子键,水分子与铜离子之间存在配位键,氧原子与氢原子、氧原子与硫原子之间存在极性键,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故选:abcd;
(3)加C2H5OH,减小“溶剂”(C2H5OH和H2O)的极性,降低离子化合物Cu(NH34SO4?H2O的溶解度,便于析出,
故答案为:加C2H5OH,减小“溶剂”(C2H5OH和H2O)的极性,降低离子化合物Cu(NH34SO4?H2O的溶解度,便于析出;
(4)Cu(NH342+呈平面正方形结构,水成角型,Cu(NH34SO4?H2O晶体中呈正四面体为SO42-;SO42-是正四面体结构,S杂化轨道类型是sp3,氨分子中含有3个N-H键、氮原子有1对孤对电子对,杂化轨道数为4,氮原子采取sp3杂化,水分子中含有2个O-H键、O原子有2对孤对电子对,杂化轨道数为4,O原子采取sp3杂化,
故答案为:SO42-; N、S、O;
(5)加热,NH3挥发,生成Cu(OH)2蓝色沉淀和(NH42SO4,故答案为:加热,NH3挥发,生成Cu(OH)2蓝色沉淀和(NH42SO4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晶体结构与化学键、平衡移动等,综合性较大,难度较大,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学生能力的考查,对知识掌握要全面.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I)多项选择题
下列有关化工生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DE
ADE

A.工业上用电解熔融的氯化物的方法制备金属镁和铝
B.适当提高合成氨原料气中N2的含量,可提高H2的转化率
C.从安全运输上看,硫酸厂靠近硫酸消费中心比靠近原料产地更为有利
D.利用反应NaCl(饱和)+CO2+NH3+H2O=NH4Cl+NaHCO3↓制取NaHCO3时,应在NaCl饱和溶液中先通入过量CO2再通入过量的NH3
E.硫酸厂生产时常采有高压条件提高SO2的转化率
(II)
过碳酸钠(2Na2CO3?3H2O2)俗称固体双氧水,被大量用于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中.它的制备原理和路线如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与过碳酸钠的用途相关的化学性质是
强氧化性
强氧化性
,下列四种物质可使过碳酸钠较快失效的是
ABC
ABC

A.MnO2      B. H2S    C.稀硫酸    D. NaHCO3
(2)加入NaCl的作用是
降低2Na2CO3?3H2O2溶解度,析出更多晶体
降低2Na2CO3?3H2O2溶解度,析出更多晶体

(3)工业纯碱中含有Fe3+等杂质,加入稳定剂的作用是与生成稳定的配合物.Fe3+的不良影响是
催化双氧水的分解
催化双氧水的分解
,反应方程式为
2H2O2
 铁离子 
.
 
2H2O+O2
2H2O2
 铁离子 
.
 
2H2O+O2

(4)反应的最佳温度控制在15~25℃,温度偏高时造成产率偏低的可能原因是
温度高时双氧水易分解
温度高时双氧水易分解
,温度偏低时造成产率偏低的可能原因是
温度低时反应慢
温度低时反应慢
,而该流程中还是遗漏了一步操作,造成产品产率偏低,这步操作名称是
洗涤
洗涤

(5)有人想用过碳酸钠测定氢溴酸的浓度.若一定量的过碳酸钠与100mL氢溴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在标准状况下产生448mL气体,则所用氢溴酸的浓度为
1
1
mol/L.(已知:H2O2+2HBr=Br2+2H2O)

(20分)
(I)多项选择题(6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丙烯分子中有8个σ键,1个π键
B.在SiO2晶体中,1个Si原子和2个O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
C.NF3的沸点比NH3的沸点低得多,是因为NH3分子间有氢键,NF3只有范德华力
D.NCl3和BC13分子中,中心原子都采用sp3杂化
E.在“冰→水→水蒸气→氧气和氢气”的变化过程中,各阶段被破坏的粒子间主要的相互作用依次是氢键、分子间作用力、极性键
(II)(14分)
人类在使用金属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铜、铁、铝之后,第四种将被广泛应用的金属被科学家预测是钛(Ti),它被誉为“未来世纪的金属”。试回答下列问题:
(1)Ti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2)在Ti的化合物中,可以呈现+2、+3、+4三种化合价,其中以+4价的Ti最为稳定。偏钛酸钡的热稳定性好,介电常数高,在小型变压器、话筒和扩音器中都有应用.偏钛酸钡晶体中晶胞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它的化学式是           ,其中Ti4的氧配位数为         ,Ba2的氧配位数为         

(3)常温下的TiCl4是有刺激性臭味的无色透明液体,熔点-23.2℃,沸点136.2℃,所以TiCl4应是        化合物,其固体是       晶体。TiCl4在潮湿空气中易挥发,水解而冒白烟,这是因为水解后有         生成。
(4)已知Ti3可形成配位数为6的配合物,其空间构型为正八面体,如下图1所示,我们通常可以用下图2所示的方法来表示其空间构型(其中A表示配体,M表示中心原子)。配位化合物[Co(NH3)4Cl2]的空间构型也为八面体型,它有       种同分异构体,请在下图方框中将其画出。

(20分)
(I)多项选择题(6分)
下列关于水处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FeSO4·7H2O是常用的混凝剂,它除去悬浮固体颗粒的过程只是物理过程
B.用纯碱和生石灰处理硬水,既可以除去暂时硬度,也可以除去永久硬度
C.永久硬度的水可以采用离子交换法进行软化,其主要就是利用了离子交换膜技术
D.污水处理中的三级处理是采用化学方法,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和净化
E.电渗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使用到的离子交换膜只有阳离子交换膜
(II)(14分)
下列是工业合成氨的简要流程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H2通常用碳氢化合物与水反应,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从冷凝器回流到压缩机中的X是            
(2)比较工业上合成氨和SO2的催化氧化反应,其生产条件有哪些异同,并解释原因
                                                                       
(3)将N2、H2按体积比1∶3进入合成塔,从合成塔出来的混合气中,氨的体积分数为15%,则H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
(4)NH3的用途之一是制造化肥,但在化肥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铵态氮肥不可以和草木灰混用,解释其原因                                                      
(5)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除了制造化肥之外,再列举出两种NH3的用途      
                                  

(20分)

I)多项选择题(6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SO2和O3、PO43—和C1O4互为等电子体

B.甲烷分子失去一个H+,形成CH3,其碳原子的杂化类型发生了改变

C.T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34s2

D.CS2、H2O、C2H2都是直线型分子

E.CH4、BCl3、CO2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II(14分)

立方氮化硼是一种自然界不存在的人工合成超硬材料,硬度仅次于金刚石,是超硬材料领域的最重要成就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二周期,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一般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逐渐        ,比较下列原子的第一电离能:Be       B,N      O(填“>”“<”),其原因是                 

(2)下图为立方氮化硼的晶胞,则氮化硼的化学式为        ,该晶体中B原子填充N原子的          空隙。若该晶胞的边长为a cm,那么该晶体的密度为       g/cm3

(只要求列出算式)。

[来源:ZXXK]

(3)立方氮化硼的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的结构相似,但其熔点比金刚石的低,试分析其原因

                               

(4)立方氮化硼由六方氮化硼在高温高压下制备,六方氮化硼又称“白石墨”,结构和许多性质与石墨相似,六方氮化硼中N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请在上方的方框中画出六方氮化硼的平面结构示意图(用“○”代表N原子,用“●”代表B原子,每种原子不少于7个)。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