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氖气 B.盐酸 C. 液氨 D.碳酸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故选项B正确。
【题目】某实验小组同学利用以下装置制取并探究氨气的性质: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2)装置B中的干燥剂是_______(填名称)。
(3)装置C中的现象是 _______。
(4)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挤压装置D中的胶头满管,滴入1-2滴浓硫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5)为防止过量氨气外逸,需要在上述装置的末端增加—个尾气吸收装置,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填 “E"成“F"),尾气吸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题目】某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在高温下分解为固态的X单质和H2,分解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之比是17:1。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X的阴离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
B. 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砷酸强
C. X的最高价氧化物中,X的质量分数为50%
D. X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
【题目】下列关于CaF2的表述正确的是
A. Ca2+与F-间仅存在静电吸引作用
B. F-的离子半径小于Cl-,则CaF2的熔点高于CaCl2
C. 阴阳离子比为2:1的物质,均与CaF2晶体构型相同
D. CaF2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因此CaF2在晶体状态下能导电
【题目】下图中甲、乙是电化学实验装置图,丙是氯碱工业生产示意图。
(1)若甲、乙两装置的烧杯中均盛有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
①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的电极是:甲装置中的_______棒,乙装置中的________棒。
②乙装置中碳棒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起始时乙中盛放100 mL 溶液,一段时间后要使溶液恢复到起始时的浓度(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可向溶液中加入2.22g的碱式碳酸【Cu2(OH)2CO3】,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
(2)若甲、乙两装置的烧杯中均盛有饱和NaCl溶液;
①写出甲装置中碳棒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 ,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放在乙装置的碳棒附近,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工业上经常用到离子交换膜,离子交换膜有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两种,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当乙中的反应用于工业生产时,为了阻止两极产物之间的反应,通常用如丙图所示的装置, 的移动方向如图中标注,则的出口是_______(填“C”、“D”、“E”或“F”);电解一段时间后,如果阴极产生气体的体为112 mL(标准状况)时,停止通电,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阳离子物质的量为______ mol。
【题目】NaCl晶体中存在的化学键为
A. 共价键 B. 离子键 C. 极性键 D. 非极性键
【题目】下列不与溴水反应的是( )
A. C2H6 B. KI C. H2S D. NaOH
【题目】已知A的分子式为C4H4O3 ,根据图示填空。
(1)化合物A中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填名称)。
(2)1 mol A与2 mol H2反应生成1 mol E,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
(3)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的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
(4)B在酸性条件下与Br2反应得到D,D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
(5)F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题目】I:如图
(1)图I表示10mL量筒中液面的位置,A与B、B与C刻度相差1mL,如果刻度A为4,量筒中液体体积是___________mL。
(2)图II表示50mL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果液面处的读数是a,则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填代号)__________。
A.是a mL B.是(50-a)mL
C.一定大于a mL D.一定大于(50-a)mL
II:氨水中存在:NH3·H2ONH4++OH--,在5份0.01molL-1的氨水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物质:A、浓氨水B、纯水C、少量NaOH固体D、少量浓硫酸 E、NH4Cl固体按照要求填空:
(1)电离平衡会向正向移动是_____________,电离平衡会向逆向移动是____________。
(2)C(NH4+)、C(OH—)都增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C(NH4+)、C(OH—)都较小的是____________。
(3)C(NH4+)增大,C(OH—)减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
(4)C(NH4+)减小,C(OH—)增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