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2.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涉及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放出碘的苯溶液
B.
        分离碘并回收苯
C.
  将海带灼烧成灰
D.
  过滤的含I-溶液

分析 A.苯的密度比水小,应从上口倒出;
B.碘易升华,蒸馏时,冷凝管应从下端进水,上端出水;
C.固体的灼烧应在坩埚中;
D.过滤应用玻璃棒引流.

解答 解:A.苯的密度比水小,应从上口倒出,防止污染,故A错误;
B.碘易升华,蒸馏时,冷凝管应从下端进水,上端出水,可起到分离、回收,故B正确;
C.不能在烧杯中高温灼烧固体,烧杯易炸裂,固体的灼烧应在坩埚中,故C错误;
D.过滤应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浊液外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体考查化学实验操作,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物质的分离方法取决于物质的性质,根据物质的性质的异同选取分离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3.FeSO4•7H2O广泛用于医药和工业领域,实验室制备FeSO4•7H2O的流程如下:

(1)铁屑与稀硫酸反应前,应用10% Na2CO3溶液浸泡几分钟,操作目的是除去废铁屑表面的油污.
(2)最后得到的绿矾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其目的:①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硫酸等杂质;
②降低FeSO4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少FeSO4•7H2O的损耗.
(3)FeSO4•7H2O是某些补血剂的主要成分,实验室用KMnO4溶液通过氧化还原滴定测
定某补血剂(1.500g)中铁元素的含量.
①配制100mL 1.200×10 -2mol•L-1的KMnO4溶液时,将溶解后的溶液转移至容  量瓶中的操作方法是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底部要在容量瓶的刻度线以下且玻璃棒不能碰到容量瓶口;
②实验中的KMnO4溶液需要酸化,可用于酸化的酸是c.
a.稀硝酸   b.稀盐酸   c.稀硫酸   d.浓硝酸
KMnO4溶液应盛装在酸式滴定管中.滴定到终点时的现象为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恰好变为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退色.滴定完毕,三次实验记录KMnO4标准溶液的读数如下.
滴定次数实验数据123
V(样品)/mL20.0020.0020.00
V(KMnO4)/mL(初读数)0.000.200.00
V(KMnO4)/mL(终读数)15.8515.2214.98
该补血剂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36%.
(4)某实验小组用久置的FeSO4溶液和NaOH溶液制备Fe(OH)2,实验后没有得到预期的白色沉淀,于是采用下列试剂(已煮沸除氧)和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开始打开止水夹C,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为氢氧化铁.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C,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液面上升出现白色沉淀.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2++2OH-=Fe(OH)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