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完成下列同周期元素原子结构及性质的递变:

同周期元素原子的_____________相同,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_____________,原子半径逐渐_____________,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_____________,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逐渐_____________,得电子能力逐渐_____________,金属性逐渐_____________,非金属性逐渐_____________。

电子层数  递增  减小  增大  减弱  增强  减弱  增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13?江西模拟)(一)X、Y、Z、L、M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阴离子与Y的内层电子数相等,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两倍,Z、L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二种元素,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L的元素名称为
;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小到大的顺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
H<O<N<C<Al
H<O<N<C<Al

(2)Z、X两元素按原子数目比1:3和2:4构成分子A和B,用电子式表示A的形成过程
3H?+
3H?+
,B的结构式

(3)硒(Se)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与L同一主族,Se原子比L原子多两个电子层,则Se的原子序数为
34
34
,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
H2SeO4
H2SeO4
.该族2~5周期元素单质分别与H2反应生成1mol气态氢化物的反应热如下,表示生成1mol硒化氢反应热的是
b
b
(填字母代号).a.+99.7kJ?mol-1  b.+29.7kJ?mol-1c.-20.6kJ?mol-1 d.-241.8kJ?mol-1
(4)一定条件下,M与TiO2、C(石墨)反应只生成乙和碳化钛(TiC),二者均为某些高温结构陶瓷的主要成分.已知.该反应生成lmol乙时放出536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4Al(s)+3TiO2(s)+3C(s,石墨)=2Al2O3(s)+3TiC(s)△M=-1072g/mol
4Al(s)+3TiO2(s)+3C(s,石墨)=2Al2O3(s)+3TiC(s)△M=-1072g/mol

(二)已知A、B、C、D分别是由短周期元素原子组成的四种微粒,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变关系,且A是种含有18电子的微粒,C是一种含有10电子的微粒.请完成下列各题:
(1)若A、D分别是两种气态单质分子,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F2+2H2O=4HF+O2
2F2+2H2O=4HF+O2

(2)若B、D属同主族的单质分子,写出C的化学式
H2O
H2O

(3)若B是一种含四核l8电子的分子,如果D是一种气态单质分子,B的结构简式为
H-O-O-H
H-O-O-H

(4)若A、B均是含2个原子核的微粒,其中B中含有10个电子,D中含有18个电子,则A、B之间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HS-+OH-=S2-+H2O
HS-+OH-=S2-+H2O

(5)若D是一种含有22电子的分子,则符合如图关系的A的物质有
CH3OH、CH3-CH3
CH3OH、CH3-CH3
(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如果是有机物则写相应的结构简式).
实验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A:集气瓶中放青色、未熟的水果(蔬菜),盖上玻璃片;
实验B:集气瓶中放青色、未熟的水果(蔬菜),通入一定量的乙烯;
实验C:集气瓶中放青色、未熟的水果(蔬菜),瓶底放少量KMnO4固体,盖上玻璃片.
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预期实验结果:水果成熟的先后顺序是
BAC
BAC
(用序号填写)
(2)解释你的预期结果的原因
乙烯可以做水果催熟剂,而高锰酸钾固体能和乙烯反应,因此B中水果最先熟,而C中水果最后熟.
乙烯可以做水果催熟剂,而高锰酸钾固体能和乙烯反应,因此B中水果最先熟,而C中水果最后熟.

为探究 Na、Mg、Al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课外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1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2将一小段用砂纸打磨后的镁带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加热至水沸腾,冷却后,向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3将一小段镁带投入稀盐酸中;
4将一小片铝投入稀盐酸中.
实验现象 A剧烈反应,迅速生成大量的气体
B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不断游动,小球渐小最终消失,溶液变红
C反应不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D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红色
(1)请在下表中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序号:
实验步骤 1 2 3 4
实验现象
B
B
D
D
A
A
C
C
(2)请写出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
2Na+2H2O=2Na++2OH-+H2
2Na+2H2O=2Na++2OH-+H2

(3)请你补充该小组同学用原子结构理论对上述实验结论的解释: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
减小
减小
,失电子能力逐渐
减弱
减弱
,因此
金属
金属
性逐渐减弱.
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
案经老师批准后进行试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实验方案4、5盐酸浓度因记
录表中数据模糊,分别用a、b表示):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1,用砂纸打磨后的镁条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液中滴加酚酞
2,向新制的H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3,钠与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反应
4,镁条与amol/L的盐酸反应
5,铝条与bmol/L的盐酸反应
6,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I.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四处游动,逐渐缩小,溶液变红色
I I.放出无色气体,气体可燃,溶液变浅红色
III.反应不十分强烈,产生的气体可燃
IV.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燃
V.生成白色絮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VI.生成淡黄色沉淀
请根据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的实验目的为
探究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性质递变规律
探究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性质递变规律

(2)请比较a、b的大小关系(选择“>”、“<”、“=”填空):a
=
=
b
(3)完成实验方案3除需要烧杯、小刀、玻璃片、胶头滴管等外,还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名称是
镊子
镊子

(4)请根据记录表填写实验现象序号对应的实验方案编号:
I
3
3
I I
1
1
III
5
5
IV
4
4

(5)请分别写出下列实验方案中各现象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实验方案2:
H2S+Cl2=2H++2Cl-+S↓
H2S+Cl2=2H++2Cl-+S↓

实验方案3:
2Na+2H2O=2Na++2OH-+H2
2Na+2H2O=2Na++2OH-+H2

(6)该实验结论是
第三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而非金属逐渐增强
第三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而非金属逐渐增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