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课外兴趣小组通过如图所示的流程来制取少量亚硝酸钠晶体(NaNO2),并对其进行纯度测定和相关性质的实验。
已知:Ⅰ.Na2CO3+NO+NO2=2NaNO2+CO2;Na2CO3+2NO2=NaNO2+NaNO3+CO2
Ⅱ.NaNO2是白色固体,易被氧化。
(1)“还原”步骤中被还原的元素是___(填元素符号)。此时SO2从底部通入,硝酸从顶部以雾状喷下,其目的是___。
(2)若使“吸收”步骤中NOX完全转化为NaNO2,则理论上“还原”步骤中SO2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
(3)该课外兴趣小组对实验制取的NaNO2晶体进行纯度测定:
a.称取2.000g样品,将其配成250mL溶液。
b.先向锥形瓶内加入40.00mL0.100mol·L-1的H2SO4溶液,加热至40~50℃。冷却后再向其中加入20.00mL0.100mol·L-1KMnO4溶液,充分混合。
c.最后用待测的样品溶液与之恰好完全反应,重复三次,平均消耗样品溶液50.00mL。(NaNO2与KMnO4反应的关系式为:2KMnO4~5NaNO2)
①整个测定过程中应迅速操作,不宜耗时过长,否则样品的纯度___(“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原因是___。
②通过计算,该样品中NaNO2的质量分数是___,可能含有的杂质有___(写出其中一种即可)。
(4)该课外兴趣小组将NaNO2溶液逐滴加入到含淀粉KI的酸性溶液中,溶液变蓝,同时放出NO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
【答案】N 气液逆向吸收,使SO2与硝酸充分反应 1∶1 偏小 NaNO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86.25% NaNO3、Na2CO3、NaHCO3 2NO2-+4H++2I-=2NO↑+I2+2H2O
【解析】
由工艺流程分析可知,“还原”过程中,硝酸中通入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O、NO2,冷却后生成的气体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发生反应Na2CO3+NO+NO2=2NaNO2 +CO2,使NOx完全转化为NaNO2,再蒸发结晶得到亚硝酸钠晶体,再结合题干,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和关系式法进行解答。
(1)硝酸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被还原,“还原”步骤中被还原的元素是N元素,SO2从底部通入,硝酸从顶部以雾状喷下增大硝酸和二氧化硫接触面积使之充分反应,气液逆向吸收,使硝酸与SO2充分反应,故答案为:N;气液逆向吸收,使硝酸与SO2充分反应;
(2)若使“吸收”步骤中NOx完全转化为NaNO2,发生反应Na2CO3+NO+NO2 = 2NaNO2 + CO2,二氧化硫和硝酸反应生成NO和NO2物质的量之比为1:1,,,1molHNO3反应生成0.5molNO和0.5molNO2,电子转移总数(1××3e-+1××e-)=2e-,SO2~H2SO4~2e-,结合电子守恒计算得到SO2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1:1,故答案为:1:1;
(3)①整个测定过程中应迅速操作,不宜耗时过长,若时间过长NaNO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则样品的纯度测定偏小,故答案为:偏小;NaNO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②
n=0.005mol,250mL溶液中含亚硝酸钠物质的量=0.005mol×=0.25mol,该样品中NaNO2的质量分数,亚硝酸钠制备过程分析可知:可能含杂质是被氧化生成的硝酸钠、剩余的碳酸钠或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2CO3、NaHCO3、NaNO3,故答案为:86.25%;Na2CO3、NaHCO3、NaNO3;
(4)将NaNO2溶液逐滴加入到含淀粉KI的酸性溶液中,溶液变蓝,同时放出NO气体,说明亚硝酸根离子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O2-+ 4H+ + 2I-= 2NO↑ + I2 + 2H2O,故答案为:2NO2-+ 4H+ + 2I-= 2NO↑ + I2 + 2H2O。
【题目】为了合理利用化学能,确保安全生产,化工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并采取相应措施。化学反应的反应热通常用实验进行测定,也可进行理论推算。
(1)今有如下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则a _____ b (填“>”、“=”或“<”)
H2(g)+O2(g)═H2O (l) △H1=a kJmol﹣1
H2(g)+O2(g)═H2O (g) △H2=b kJmol﹣1
(2)拆开lmol气态物质中某种共价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叫键能,部分化学键键能如表。
化学键 | H﹣H | N﹣H | N≡N |
键能/kJmol﹣1 | 436 | a | 945 |
已知反应N2(g)+3H2(g)=2NH3(g) △H=-93 kJmol﹣1,试根据表中所列键能数据计算a=______________。
(3)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CH3OCH3)的三步反应如下:
①2H2(g)+ CO(g)═ CH3OH(g) △H1
②2CH3OH(g)═ CH3OCH3(g)+ H2O(g) △H2
③3 H2(g)+3CO(g)═ CO2(g) + CH3OCH3(g) △H3
反应③为制取二甲醚的第3步反应,利用△H1和△H2计算△H3时,还需要利用________反应的△H。
(4)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新型纳米催化剂Na-Fe3O4和HMCM-22 的表面将CO2转化为烷烃,其过程如图。
图中CO2转化为CO的反应为: CO2(g)+H2(g) = CO(g)+H2O(g) △H= +41kJ/mol
已知:2CO2(g) + 6H2(g) = C2H4(g) + 4H2O(g) △H= -128kJ/mol
则图中CO转化为C2H4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