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6.苯 | 甲苯 | 乙醇 | 乙烯 | 甲醛 | 苯酚溶液 | |
加入饱和溴水,振荡 | 上层变橙红色,下层无色 | 上层变橙红色,下层无色 | 无明显变化 | 褪色 | 褪色 | 白色沉淀 |
加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振荡 | 溶液分层,上层无色 | 褪色 | 褪色 | 褪色 | 褪色 | 褪色 |
新制的Cu(OH)2 | 分层,上层无色 | 分层,上层无色 | 无明显变化 | 红色沉淀 | ||
加入一小粒金属钠 | 钠沉到底部,不反应 | 钠沉到底部,不反应 | 放出气体 |
分析 苯、甲苯、乙醇与溴水不反应,苯和甲苯能够萃取溴,乙烯能够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溴能够氧化醛基,溴水褪色,苯酚能够与浓溴水反应生成2,4,6-三溴苯酚;
甲苯、乙醇、乙烯、甲醛、苯酚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新制的Cu(OH)2不能够与苯、甲苯、乙醇反应;
Na不能与苯、甲苯反应,据此分析.
解答 解:苯和甲苯都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苯和甲苯能够萃取溴,乙烯能够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溴能够氧化醛基,溴水褪色,所以在上述有机物中加入溴水出现的现象分别为:上层变橙红色,下层无色;上层变橙红色,下层无色;无明显变化;褪色;褪色;
甲苯、乙醇、乙烯、甲醛、苯酚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苯不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所以在上述有机物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出现的现象分别为:
溶液分层,上层无色;褪色;褪色;
新制的Cu(OH)2不能够与苯、甲苯、乙醇反应,苯和甲苯都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乙醇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所以在上述有机物中加入新制的Cu(OH)2出现的现象分别为:分层,上层无色;分层,上层无色;无明显变化;
Na不能与苯、甲苯反应,密度比苯和甲苯大,所以向苯和甲苯中加入Na时,现象分别为:钠沉到底部,不反应;钠沉到底部,不反应.
故答案为:上层变橙红色,下层无色;上层变橙红色,下层无色;无明显变化;褪色;褪色;
溶液分层,上层无色;褪色;褪色;
分层,上层无色;分层,上层无色;无明显变化;
钠沉到底部,不反应;钠沉到底部,不反应.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有机物的性质,注意钠的密度比苯、甲苯等有机物大,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6.关于下列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制备和收集氧气的实验装置 | |
B. | 蒸馏海水的实验装置 | |
C. | 导气管插入碳酸钠溶液液面下可防止乙酸乙酯挥发 | |
D. | 制取氢氧化亚铁时能观察到白色沉淀 |
7.膦(PH3)又称磷化氢,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大蒜臭味的有毒气体,电石气的杂质中常含有磷化氢.以下关于PH3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PH3分子中有未成键的孤对电子 | B. | PH3是非极性分子 | ||
C. | 它的分子构型是平面三角形 | D. | 磷原子采用sp2杂化方式 |
4.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必要的夹持装置及石棉网已省略)的是( )
A. | 实验室制乙烯 | |
B. | 实验室制乙炔并验证乙炔发生氧化反应 | |
C. | 实验室中分馏石油 | |
D. | 若A为稀硫酸、B为碳酸钠(粉状)、C为苯酚钠溶液,验证稀硫酸、苯酚、碳酸酸性的强弱 |
11.用下列方法测定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将一定体积的空气通入吸收剂,并测定其电导的变化(导体的电阻愈小,它的电导愈大),如测定H2S的含量,若用CuSO4溶液吸收,可测定很大浓度范围内的H2S,但电导变化不大;若用浓溴水吸收,仅限于低浓度范围内的H2S,但有很高的灵敏度.现要兼顾吸收容量与灵敏度,测定空气中Cl2的含量,则应选用下列吸收剂中的 ( )
A. | Na2SO3溶液 | B. | KI溶液 | C. | NaOH溶液 | D. | H2O |
1.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A,有果香味,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有机物B和C,其中C能被催化氧化成醛,则A可能的结构共有( )
A. | 1种 | B. | 6种 | C. | 9种 | D. | 18种 |
8.乙烯催化氧化成乙醛可设计成如图所示的燃料电池,能在制备乙醛的同时获得电能,其总反应为:2CH2=CH2+O2→2CH3CH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电池可以实现化学能和电能的互相转化 | |
B. | 每有1mol 乙烯反应,则迁移2 mol H+ | |
C. | 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 |
D. | 电子移动方向:电极a→磷酸溶液→电极b |
6.某醇C5H11OH氧化时生成酮,醇脱水仅得一种烯烃,则这种醇的结构简式为( )
A. | CH3C(CH3)2OH | B. | CH3CHOHCH(CH3)CH3 | ||
C. | CH3CH2CH2CHOHCH3 | D. | CH3CH2CHOHCH2CH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