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原子结构与性质
(1)元素As与N同族。As的氢化物沸点比NH3的___(填“高”或“低”),其判断理由是______。
(2)铜原子在基态时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
(3)Fe是人体需要补充的元素之一,试写出Fe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与Al同一周期的Na、Mg元素也是人体所需元素,Na、Mg、Al基态原子第一电离能的大小关系____。某同学所画基态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如图,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______。
(4)K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____区,其基态原子中,核外电子占据的电子云轮廓图为球形的能级有____个。
【答案】低 氨气分子之间存在氢键,AsH3分子间为范德华力 3d104s1 1s22s22p63s23p63d6 Na<Al<Mg 能量最低原理 s 4
【解析】
(1)氨气分子之间存在氢键,AsH3分子间为范德华力,氢键比较范德华力更强;
(2)核外电子排布式的书写要注意洪特规则的特例。Cu是29号元素;
(3)铁元素为26号元素,失去2电子后形成Fe2+;同一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IIA族、第V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Na、Mg、Al属于同一周期元素;电子应优先排列在3s能级;
(4)K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s区,其基态原子中,核外电子占据的电子云轮廓图为球形的能级为ns能级。
(1)氨气分子之间存在氢键,AsH3分子间为范德华力,氢键比较范德华力更强,故AsH3的沸点比较NH3的低;
(2)Cu是29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时还要遵循洪特规则的特例,故价电子排布式是3d104s1;
(3)铁元素为26号元素,其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64s2,失去2电子后形成Fe2+,故Fe2+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6;同一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IIA族、第V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故Na、Mg、Al基态原子第一电离能的大小关系是Na<Al<Mg;电子应优先排列在3s能级,违反了能量最低原理;
(4)K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s区,其基态原子中,核外电子占据的电子云轮廓图为球形的能级为ns能级,分别是1s、2s、3s、4s,即核外电子占据的电子云轮廓图为球形的能级有4个。
【题目】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不相符的一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向某酸雨样品中加入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酸雨试样中一定含SO42- |
B | 向KI-淀粉溶液中滴入氯水,溶液变成蓝色 | I-的还原性强于Cl- |
C | 将Ba(OH)2·8H2O和NH4Cl晶体在小烧杯中混合搅拌,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变凉 |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
D | 向某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 | 该盐溶液中含有NH4+ |
A.AB.BC.CD.D
【题目】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已知反应:
①CH4 (g) +2O2 (g) = CO2 (g) +2H2O(l) △H1 =a kJ mol -1
②CH4(g) + 2O2 (g) = CO2 (g) +2H2O(g) △H2 =bkJ mol-1
键能定义:在标准状况下,将1 mol气态分子AB(g)解离为气态原子
A(g)、B(g)所需的能量。已知1 mol氧气的键能为xkJ。其他数据如下 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化学键 | C—O | C—H | O—H |
键能/(kJ mol-1) | 798 | 413 | 463 |
A.上文中x=
B.H2O(g) = H2O(1)的△S<0、△H=(a — b) kJ mol -1
C.当有4NA个O—H键生成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a kJ
D.利用反应①设计的原电池电解精炼铜,当负极输出0.2NA个电子时. 理论上电解槽的阴极质量增重6.4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