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6.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铁片质量减小 | B. | 铜片质量不变 | ||
C. | 铜片表面产生气泡 | D. | 溶液逐渐变蓝 |
分析 该装置中,铁易失电子作负极,铜作正极,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分析.
解答 解:A.铁易失电子作负极,所以铁片质量减小,故A正确;
B.铜片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而不是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铜片质量不变,故B正确;
C.铁易失电子作负极,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所以气泡在铜片上产生,故C正确;
D.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所以不生成铜离子不会变蓝,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明确正负极的判断方法、正负极发生的反应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0.在同温同压下,合成氨反应N2+3H2═2NH3进行到某时刻达到平衡.起始时N2和H2共120体积,平衡时总体积为70体积,则原混合气体中N2和H2的体积比可能为( )
A. | 1:3 | B. | 9:15 | C. | 5:19 | D. | 1:1 |
1.(1)已知H+(aq)+OH-(aq)═H2O(l)△H=-57.3kJ•mol-1.若向三份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中分别加入醋酸、浓硫酸、稀硝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并将上述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分别记为Q1kJ、Q2kJ、Q3kJ.则三者的由小到大关系是Q1<Q3<Q2(用Q1、Q2、Q3表示).
(2)如图所示A为泡沫塑料板,上面有两个小孔,分别插入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两个小孔不能开得过大,其目的是减少热量散失; 若实验中不加盖泡沫塑料板,则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3)实验室用50mL 0.50mol•L-1盐酸、50mL 0.55mol•L-1NaOH溶液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又知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为了计算中和热,实验时还需测量的数据有(填序号)ACE.
A.反应前盐酸的温度 B.反应前盐酸的质量
C.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 D.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E.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 F.反应后混合溶液的质量
(4)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为-55.2kJ/mol.(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如图所示A为泡沫塑料板,上面有两个小孔,分别插入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两个小孔不能开得过大,其目的是减少热量散失; 若实验中不加盖泡沫塑料板,则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3)实验室用50mL 0.50mol•L-1盐酸、50mL 0.55mol•L-1NaOH溶液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又知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为了计算中和热,实验时还需测量的数据有(填序号)ACE.
A.反应前盐酸的温度 B.反应前盐酸的质量
C.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 D.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E.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 F.反应后混合溶液的质量
(4)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t2/℃ | |
盐酸 | 氢氧化钠溶液 | 混合溶液 | |
1 | 20.0 | 20.1 | 23.4 |
2 | 20.2 | 20.4 | 23.6 |
3 | 20.5 | 20.6 | 23.8 |
11.下列命名中不正确的是( )
A. | 2-甲基丁烷 | B. | 2,2,4,4-四甲基辛烷 | ||
C. | 2,2,3-三甲基戊烷 | D. | 4-丁醇 |
15.下列物质易溶于水的是( )
A. | 一氧化碳 | B. | 氮气 | C. | 硝酸钠 | D. | 氯化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