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Na2O2中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键 | |
B. | BF3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共平面 | |
C. | SiO2和Na2O2的晶体类型相同 | |
D. | S的第一电离能大于P的第一电离能. |
分析 A.Na2O2是离子化合物,钠离子和过氧根之间形成的是离子键,氧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形成的是非极性共价键;
B.BF3中B原子杂化轨道数=δ键数+孤对电子对数=3+0=3,所以采取sp2杂化;
C.二氧化硅属于原子晶体,过氧化钠属于离子晶体;
D.同一周期内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在总体增大的趋势中有些曲折,第五主族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第六主族.
解答 解:A.Na2O2是离子化合物,钠离子和过氧根之间形成的是离子键,氧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形成的是非极性共价键,故A正确;
B.BF3采取sp2杂化,是平面三角形分子,所有原子共平面,故B正确;
C.二氧化硅属于原子晶体,过氧化钠属于离子晶体,二者晶体类型不同,故C错误;
D.S的第一电离能小于P的第一电离能,故D错误;
故选:A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键的判断,第一电离能的规律,分子构型的判断,熟悉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形成条件,熟悉同周期第一电离能规律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2(g)+B2(g)═2AB(g) 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的AB的同时,生成n mol的A2 | |
B. |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的同时,生成n mol的B2 | |
C. | 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 |
D. | 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的同时,生成n mol的B2 |
4.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原理和现象,正确的是( )
A. | 比较去锈的铁钉和去锈的绕有细铜丝的铁钉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速率快慢时,可以加K3[Fe(CN)4]溶液,观察铁钉周围出现蓝色沉淀的快慢 | |
B. | 受强酸或强碱腐蚀致伤时,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用水冲洗,并视情况作进一步处理 | |
C. | 实验室用已知浓度的酯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选用酚酞做指示剂比用甲基橙做指示剂时带来的误差要大一点 | |
D. | 自来水厂常用某些含铝或铁的化合物作净水剂,是由于它们具有杀菌作用 |
1.为了除去FeSO4溶液中的Fe3+,可用加入纯铁屑,但此法很费时;现有一种方法是在蒸馏水沸腾时加入粉未状的绿矾(少量多次),搅拌,直到观察到有褐色沉淀产生即可停止加入药品,煮沸1~2分钟,趁热过滤,密封保存所得的FeSO4溶液,此法的原理是( )
A. | Fe3+易水解,它的水解产物之一能抑制的Fe2+水解 | |
B. | Fe2+有较强的还原性,它能还原Fe3+ | |
C. | Fe3+有较强的氧化性,它能氧化Fe2+ | |
D. | Fe3+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升温能促进它的水解 |
8.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中不正确的是( )
A. | 酸性:HClO4>H2SO4>H3PO4 | B. | 热稳定性:H2S>H2O>HF | ||
C. | 碱性:NaOH>Mg(OH)2>Al(OH)3 | D. | 氧化性:F2>Cl2>Br2 |
5.X、Y、Z、W、R是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电子总数等于其电子层数的3倍,Y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很多,Z+、W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X原子与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元素Z、W分别与Y形成的常见化合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 |
B. | X和R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中各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 |
C. | 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Z+>W2+>Y2- | |
D. | 含有Y、Z、R三种元素的化合物最多只有3种 |
3.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元素A的单质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元素B的单质存在两种以上同位素异形体,且其中一种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单质,元素D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B、C、D、E四种元素均能与A形成等电子数的四种分子,且化合物中各原子的个数比如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化合物 | 甲 | 乙 | 丙 | 丁 |
原子个数比 | B:A=1:3 | C:A=1:2 | D:A=1:1 | E:A=1:1 |
A. | 元素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VIIA族 | |
B. | 原子半径:A<B<C<D | |
C. | 甲和丙分子均只含极性键 | |
D. | A、B、C、D四种元素中的三种能形成多种与甲分子等电子数的化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