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4.已知单质硫在通常条件下以S8(斜方硫)的形式存在,而在蒸气状态时,含有S2、S4、S6及S8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S4、S6和S8具有相似的结构特点,其结构如图1所示:在一定条件下,S8(s)和O2(g)发生反应依次转化为SO2(g)和SO3(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可用如图2简单表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
(1)写出表示S8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S8(s)+8O2(g)═8SO2(g)△H=-8akJ•mol-1.
(2)写出SO3分解生成SO2和O2的热化学方程式SO3(g)=SO2(g)+$\frac{1}{2}$O2(g)△H=+bKJ/mol.
(3)化学上规定,拆开或形成1mol化学键吸收或放出的能量称为该化学键的键能,单位kJ•mol.若已知硫氧键的键能为d kJ•mol-1,氧氧键的键能为e kJ•mol-1,则S8分子中硫硫键的键能为(2d-a-e)KJ/mol.
分析 (1)S8(s)和O2(g)发生反应转化为SO2(g)时放热为燃烧热,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反应焓变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2)分析图象能量变化,写出化学方程式,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反应焓变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3)依据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键能总和计算分析.
解答 解:(1)S8(s)和O2(g)发生反应转化为SO2(g)时放热为燃烧热,由图可知生成1molSO2(g)放出热量为akJ,则燃烧热的S8(s)+8O2(g)═8SO2(g)△H=-8akJ•mol-1,故答案为:S8(s)+8O2(g)═8SO2(g)△H=-8akJ•mol-1;
(2)依据图象分析结合反应能量变化,写出化学方程式,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反应热,SO3分解生成SO2和O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O3(g)=SO2(g)+$\frac{1}{2}$O2(g)△H=bKJ/mol,
故答案为:SO3(g)=SO2(g)+$\frac{1}{2}$O2(g)△H=+bKJ/mol;
(3)已知硫氧键(S=O)的键能为d kJ/mol,氧氧键(O=O)的键能为e kJ/mol,则S8分子中硫硫键(S-S)的键能;设S8分子中硫硫键键能为XKJ/mol;S8(s)+8O2(g)=8SO2(g)△H=-8aKJ/mol;依据反应热=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8X+8e-16d=-8a,X=2d-a-e,
故答案为:(2d-a-e)KJ/mol.
点评 本题考查了反应能量变化的分析判断,焓变的计算应用,反应热和键能的计算关系应用,图象分析和概念理解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5.某有机物Z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其生成机理可由X与Y相互作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Z结构中有4个手性碳原子 | |
B. | Y的分子式为C9H8O3 | |
C. | 1molZ余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8molNaOH | |
D. | 1molZ与浓溴水反应最多消耗3molBr2 |
2.将下列10种物质分为两组:
甲组:①甘氨酸,②苯酚,③醋酸,④牛油,⑤甲酸甲酯.
乙组:⑥甲醛,⑦溴水,⑧苛性钠溶液,⑨金属钠,⑩氯化铁溶液
甲组有一种物质与乙组中的五种物质均能反应;乙组有一种物质与甲组中的五种物质均能反应,则这两种物质分别是( )
甲组:①甘氨酸,②苯酚,③醋酸,④牛油,⑤甲酸甲酯.
乙组:⑥甲醛,⑦溴水,⑧苛性钠溶液,⑨金属钠,⑩氯化铁溶液
甲组有一种物质与乙组中的五种物质均能反应;乙组有一种物质与甲组中的五种物质均能反应,则这两种物质分别是( )
A. | ①⑦ | B. | ①⑧ | C. | ②⑧ | D. | ⑤⑨ |
9. 乙苯催化脱氢制苯乙烯反应:
CH2CH3(g)$\stackrel{催化剂}{?}$CH=CH2(g)+H2(g)
(1)已知:
计算上述反应的△H=+124 kJ•mol-1.
(2)维持体系总压强p恒定,在温度T时,物质的量为n、体积为V的乙苯蒸汽发生催化脱氢反应.已知乙苯的平衡转化率为α,则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p=$\frac{n{α}^{2}}{(1-{α}^{2})V}$(用α等符号表示).
(3)工业上,通常在乙苯蒸气中掺混水蒸气(原料气中乙苯和水蒸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9),控制反应温度600℃,并保持体系总压为常压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在不同反应温度下,乙苯的平衡转化率和某催化剂作用下苯乙烯的选择性(指除了H2以外的产物中苯乙烯的物质的量分数)示意图如图:
①掺入水蒸气能提高乙苯的平衡转化率,解释说明该事实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保持压强不变,加入水蒸气,容器体积应增大,等效为降低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控制反应温度为600℃的理由是600℃时乙苯的转化率与苯乙烯的选择性均较高,温度过低,反应速率较慢,转化率较低,温度过高,选择性下降,高温下可能失催化剂失去活性,且消耗能量较大.
CH2CH3(g)$\stackrel{催化剂}{?}$CH=CH2(g)+H2(g)
(1)已知:
化学键 | C-H | C-C | C=C | H-H |
键能/kJ•molˉ1 | 412 | 348 | 612 | 436 |
(2)维持体系总压强p恒定,在温度T时,物质的量为n、体积为V的乙苯蒸汽发生催化脱氢反应.已知乙苯的平衡转化率为α,则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p=$\frac{n{α}^{2}}{(1-{α}^{2})V}$(用α等符号表示).
(3)工业上,通常在乙苯蒸气中掺混水蒸气(原料气中乙苯和水蒸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9),控制反应温度600℃,并保持体系总压为常压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在不同反应温度下,乙苯的平衡转化率和某催化剂作用下苯乙烯的选择性(指除了H2以外的产物中苯乙烯的物质的量分数)示意图如图:
①掺入水蒸气能提高乙苯的平衡转化率,解释说明该事实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保持压强不变,加入水蒸气,容器体积应增大,等效为降低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控制反应温度为600℃的理由是600℃时乙苯的转化率与苯乙烯的选择性均较高,温度过低,反应速率较慢,转化率较低,温度过高,选择性下降,高温下可能失催化剂失去活性,且消耗能量较大.
1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NaHCO3溶液加水稀释,$\frac{c(N{a}^{+})}{c(HC{{O}_{3}}^{-})}$的比值保持增大 | |
B. | 在0.1 mol•L一1氨水中滴加0.lmol•L一1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的pH<7 | |
C. | 向0.lmol/L Na2S03溶液中加人少量NaOH固体,c(Na+)、c(SO32-)均增大 | |
D. | 0.lmol•L一1氨水加水稀释,溶液中c(H+)和c(OH-)都减小 |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Na2CO3溶液加水稀释后,恢复至原温度,pH和Kw均减小 | |
B. | 在Na2S溶液中加入AgCl固体,溶液中c(S2-)下降 | |
C. | 常温下pH=5的CH3COOH溶液和pH=5的NH4Cl溶液中,c(H+)不相等 | |
D. | 0.1 mol/LC6H5ONa溶液中:c(Na+)>c(C6H5O-)>c(H+)>c(OH-) |
3.某有机物A是农药生产中的一种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有机物A属于芳香烃 | |
B. | 有机物A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 |
C. | 有机物A中含有两种官能团 | |
D. | l mol A和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以消耗3 mol NaOH |
17.实验室制备正丁醚的原理如下:
2CH3CH2CH2OH$\stackrel{H_{2}SO_{4},134-135℃}{?}$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H2O
温度高于135℃会发生副反应生成丁烯.相关物质的物理性质如下表:
实验步骤如下(装置如图所示):
a.在100mL三颈烧瓶中加入36.5mL正丁醇和约10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加入几粒沸石.
b.在三颈烧瓶的一瓶口装上温度计,另一瓶口装上分水器,分水器上端接回流冷凝管.
c.在分水管中放置2mL水,然后加热到134-135℃,回流,可观察到分水器中水面缓慢上升.
d.实验结束后,冷却反应物,然后将反应后的混合液体倒入35mL水中,充分振摇,静置后分液,分出粗产品.
试回答:
(1)温度高于135℃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CH2CH2OH$→_{高于135℃}^{浓H_{2}SO_{4}}$CH3CH2CH=CH2↑+H2O;
(2)实验中为控制温度在134-135℃,最好选用的加热方式为③;
①水浴 ②砂浴 ③油浴
(3)为提纯粗产品,分别进行了①加入无水氯化钙、②水洗、③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③②①,其中使用碳酸氢钠溶液洗涤的目的是去除反应的催化剂硫酸,进行水洗时,所用的主要玻璃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该仪器在使用前需要时行的操作是检漏.
(4)在该实验过程中,判断反应基本进行完全的现象是分水器中液面不再上升;
(5)若最终得到13.0g正丁醚,则该实验的产率为50.0%.
2CH3CH2CH2OH$\stackrel{H_{2}SO_{4},134-135℃}{?}$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H2O
温度高于135℃会发生副反应生成丁烯.相关物质的物理性质如下表:
物质 | 密度/g•mL-1 | 熔点/℃ | 沸点/℃ | 水溶性 |
正丁醇 | 0.81 | -89.8 | 117.7 | 微溶于水 |
正丁醚 | 0.769 | -98 | 142 | 不溶于水 |
a.在100mL三颈烧瓶中加入36.5mL正丁醇和约10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加入几粒沸石.
b.在三颈烧瓶的一瓶口装上温度计,另一瓶口装上分水器,分水器上端接回流冷凝管.
c.在分水管中放置2mL水,然后加热到134-135℃,回流,可观察到分水器中水面缓慢上升.
d.实验结束后,冷却反应物,然后将反应后的混合液体倒入35mL水中,充分振摇,静置后分液,分出粗产品.
试回答:
(1)温度高于135℃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CH2CH2OH$→_{高于135℃}^{浓H_{2}SO_{4}}$CH3CH2CH=CH2↑+H2O;
(2)实验中为控制温度在134-135℃,最好选用的加热方式为③;
①水浴 ②砂浴 ③油浴
(3)为提纯粗产品,分别进行了①加入无水氯化钙、②水洗、③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③②①,其中使用碳酸氢钠溶液洗涤的目的是去除反应的催化剂硫酸,进行水洗时,所用的主要玻璃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该仪器在使用前需要时行的操作是检漏.
(4)在该实验过程中,判断反应基本进行完全的现象是分水器中液面不再上升;
(5)若最终得到13.0g正丁醚,则该实验的产率为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