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4.已知单质硫在通常条件下以S8(斜方硫)的形式存在,而在蒸气状态时,含有S2、S4、S6及S8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S4、S6和S8具有相似的结构特点,其结构如图1所示:

在一定条件下,S8(s)和O2(g)发生反应依次转化为SO2(g)和SO3(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可用如图2简单表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
(1)写出表示S8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S8(s)+8O2(g)═8SO2(g)△H=-8akJ•mol-1
(2)写出SO3分解生成SO2和O2的热化学方程式SO3(g)=SO2(g)+$\frac{1}{2}$O2(g)△H=+bKJ/mol.
(3)化学上规定,拆开或形成1mol化学键吸收或放出的能量称为该化学键的键能,单位kJ•mol.若已知硫氧键的键能为d kJ•mol-1,氧氧键的键能为e kJ•mol-1,则S8分子中硫硫键的键能为(2d-a-e)KJ/mol.

分析 (1)S8(s)和O2(g)发生反应转化为SO2(g)时放热为燃烧热,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反应焓变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2)分析图象能量变化,写出化学方程式,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反应焓变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3)依据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键能总和计算分析.

解答 解:(1)S8(s)和O2(g)发生反应转化为SO2(g)时放热为燃烧热,由图可知生成1molSO2(g)放出热量为akJ,则燃烧热的S8(s)+8O2(g)═8SO2(g)△H=-8akJ•mol-1,故答案为:S8(s)+8O2(g)═8SO2(g)△H=-8akJ•mol-1
(2)依据图象分析结合反应能量变化,写出化学方程式,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反应热,SO3分解生成SO2和O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O3(g)=SO2(g)+$\frac{1}{2}$O2(g)△H=bKJ/mol,
故答案为:SO3(g)=SO2(g)+$\frac{1}{2}$O2(g)△H=+bKJ/mol;
(3)已知硫氧键(S=O)的键能为d kJ/mol,氧氧键(O=O)的键能为e kJ/mol,则S8分子中硫硫键(S-S)的键能;设S8分子中硫硫键键能为XKJ/mol;S8(s)+8O2(g)=8SO2(g)△H=-8aKJ/mol;依据反应热=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8X+8e-16d=-8a,X=2d-a-e,
故答案为:(2d-a-e)KJ/mol.

点评 本题考查了反应能量变化的分析判断,焓变的计算应用,反应热和键能的计算关系应用,图象分析和概念理解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7.实验室制备正丁醚的原理如下:
2CH3CH2CH2OH$\stackrel{H_{2}SO_{4},134-135℃}{?}$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H2O
温度高于135℃会发生副反应生成丁烯.相关物质的物理性质如下表:
物质密度/g•mL-1 熔点/℃ 沸点/℃ 水溶性
正丁醇0.81-89.8117.7 微溶于水
正丁醚0.769-98142 不溶于水
实验步骤如下(装置如图所示):
a.在100mL三颈烧瓶中加入36.5mL正丁醇和约10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加入几粒沸石.
b.在三颈烧瓶的一瓶口装上温度计,另一瓶口装上分水器,分水器上端接回流冷凝管.
c.在分水管中放置2mL水,然后加热到134-135℃,回流,可观察到分水器中水面缓慢上升.
d.实验结束后,冷却反应物,然后将反应后的混合液体倒入35mL水中,充分振摇,静置后分液,分出粗产品.
试回答:
(1)温度高于135℃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CH2CH2OH$→_{高于135℃}^{浓H_{2}SO_{4}}$CH3CH2CH=CH2↑+H2O;
(2)实验中为控制温度在134-135℃,最好选用的加热方式为③;
①水浴  ②砂浴  ③油浴
(3)为提纯粗产品,分别进行了①加入无水氯化钙、②水洗、③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③②①,其中使用碳酸氢钠溶液洗涤的目的是去除反应的催化剂硫酸,进行水洗时,所用的主要玻璃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该仪器在使用前需要时行的操作是检漏.
(4)在该实验过程中,判断反应基本进行完全的现象是分水器中液面不再上升;
(5)若最终得到13.0g正丁醚,则该实验的产率为5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