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某种物质可能由甲酸、乙酸、甲醇和甲酸乙酯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进行鉴定时实验记录如下:①有银镜反应②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不溶解③滴入几滴稀NaOH溶液和酚酞试液后加热,溶液呈红色,加热后溶液变无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有甲酸乙酯,可能有甲醇B.四种物质都有
C.有甲酸乙酯和甲酸D.有甲醇和甲酸

分析 ①有银镜反应;说明分子结构中含有醛基;
②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未发现变澄清,沉淀不溶解,说明不含羧酸;
③与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共热,红色逐渐消失,说明和氢氧化钠反应.

解答 解:①有银镜反应,说明分子结构中含有醛基,含甲酸或甲酸乙酯或都有;
②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未发现变澄清,沉淀不溶解,则说明不含羧酸,则没有甲酸;
③与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共热,红色逐渐消失,说明和氢氧化钠反应,而醇、醛不与NaOH反应,
则一定含有甲酸乙酯,一定不存在甲酸,可能有甲醇,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鉴别,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分子结构中官能团的特征性质是解题关键,熟悉醛、酯的性质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3.Na2S2O3可做分析试剂.它易溶于水,遇酸易分解.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Na2S2O3•5H2O的制备
I.实验原理:Na2SO3(aq)+S(s)$\frac{\underline{\;\;△\;\;}}{\;}$Na2S2O3(aq)
Ⅱ.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Ⅲ.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按图1所示加入试剂,其中装置B和D中加的是NaOH溶液,装置 C中的硫粉应事先研细并用乙醇润湿,否则会影响降低反应速率.
(2)打开K1、关闭K2,向圆底烧瓶中加入足量浓硫酸并加热.C中混合液被气流搅动,反应一段时间后,硫粉的量逐渐减少.
(3)当C中溶液的pH接近7时,打开K2、关闭K1并停止加热.采取该措施的理由是防止SO2过量,溶液呈现酸性,导致生成的Na2S2O3分解.
(4)将C中的混合液过滤,将滤液经过一系列操作,可得粗产品Na2S2O3•5H2O.
IV.产品检测:
(5)粗产品中可能含有Na2SO3、Na2SO4等杂质,利用所给试剂设计实验,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
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BaCl2溶液、AgNO3溶液
【实验二】自来水中余氯的测定
含氯消毒剂给自来水消毒后余氯含量的方案如下:在250ml碘量瓶(或具塞锥形瓶)中放置0.5gKI,加10ml稀硫酸,准确量取流动水样100ml(打开自来水龙头,待水流数十秒后再取水样)置于碘量瓶,迅速塞上塞摇动,见水样呈淡黄色,加1ml淀粉溶液变蓝,则说明水样中有余氯.再以Cmol/L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至溶液蓝色消失呈无色透明溶液,记下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
(已知:滴定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2+2Na2S2O3═2NaI+Na2S4O6
(6)若该自来水是以漂白粉消毒,能说明水样中有余氯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O-+2I-+2H+=Cl-+I2+H2O.
(7)上述实验,消耗标准Na2S2O3溶液V mL,则自来水样品中余氯量(以游离Cl2计算)为355VCmg•L-1.实验中,若“塞上塞摇动”动作缓慢,则测得结果偏高(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