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下列除去杂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 | 食盐中有少量的NH4Cl:加过量的烧碱溶液后加热蒸干 | |
B. | 氯化铵中少量的碘:加热 | |
C. | CO2中混有少量的HCl:通过饱和的NaHCO3溶液后再干燥 | |
D. | N2中混有少量的NO2:通过水洗涤 |
分析 A.氯化铵和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和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具有挥发性,NaOH过量会引进新的杂质;
B.加热氯化铵易分解生成HCl和氨气;
C.HCl和饱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
D.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NO.
解答 解:A.氯化铵和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和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具有挥发性,NaOH过量会引进新的杂质,如果是固体采用直接加热的方法,故A错误;
B.加热氯化铵易分解生成HCl和氨气,碘易升华,所以该方法不合适,故B错误;
C.HCl和饱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碳酸氢钠不反应,洗气后再干燥,所以用饱和碳酸氢钠能除去杂质且不引进新的杂质,故C正确;
D.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NO,所以又引进新的杂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除杂、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明确物质的性质及常见物质分离、提纯方法是解本题关键,根据物质的性质、溶解性确定分离方法,易错选项是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3.(1)证明海带中含有碘元素的实验方案如表,请你按要求补充完整:
(2)利用新制氯水、1mol/L NaBr溶液、淀粉液、以及II中所得滤液,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
V分别取5mL 1mol/L NaBr溶液于两支小试管中
Ⅵ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5滴新制氯水,溶液均变为黄色
ⅥⅠ向其中一支试管中继续滴加新制氯水,直至溶液变为棕红色
ⅥⅡ…
④请写出步骤V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2Br-=Br2+2Cl-;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步骤VIII的操作和现象是:将VI所得黄色溶液滴入II所得滤液中,溶液变为黄色,再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为蓝色.
⑤步骤ⅥⅠ的目的是确认VI所得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
⑥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大,则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减弱.
步骤 | 实验过程 | 实验用品 |
Ⅰ | 将干海带灼烧灰化 | |
Ⅱ | 将海带灰溶解、过滤 | 和①玻璃棒(玻璃仪器名称) |
Ⅲ | 氧化滤液中的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②2I-+H2O2+2H+=I2+2H2O | |
Ⅳ | 取少量Ⅲ中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CCl4并振荡后静置,观察到③下层溶液变为紫红色,说明海带中含有碘元素. |
V分别取5mL 1mol/L NaBr溶液于两支小试管中
Ⅵ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5滴新制氯水,溶液均变为黄色
ⅥⅠ向其中一支试管中继续滴加新制氯水,直至溶液变为棕红色
ⅥⅡ…
④请写出步骤V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2Br-=Br2+2Cl-;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步骤VIII的操作和现象是:将VI所得黄色溶液滴入II所得滤液中,溶液变为黄色,再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为蓝色.
⑤步骤ⅥⅠ的目的是确认VI所得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
⑥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大,则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减弱.
11.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
A. | D2O和H2O | B. | 235U和238U | C. | O3和O2 | D. | SO3和SO2 |
8.2.24g铁屑与30mL2mol/L盐酸充分反应后,溶液中FeCl2的物质的量为( )
A. | 0.02 mol | B. | 0.03mol | C. | 0.04mol | D. | 0.06mol |
13.某烧杯内装有约占其面积$\frac{1}{5}$的食盐水,则该食盐水的体积是(填字母)( )
A. | 约5mL | B. | 约10mL | C. | 约30mL | D. | 不能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