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76克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mL、密度为1.40g/cm3、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2气体1792mL (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1.0mol/LNaOH溶液,恰使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全部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浓硝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4.0mol/L |
B.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50mL |
C.浓硝酸在与合金反应中起了酸性和氧化性的双重作用,且起氧化性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8mol |
D.得到的金属氢氧化物的沉淀为3.12克 |
B
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C =1000ρω/M即可计算该浓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设合金的物质的量为a mol,根据电子守恒可得:2a=1.792/22.4,所以a=0.04mol。硝酸由三部分组成:表现酸性的、表现氧化性的、过量的,除了表现氧化性的变成二氧化氮,其余的最后都生成硝酸钠,所以n(NaOH)= n(HNO3)总-0.08=0.7-0.08=0.62mol,c(NaOH)=0.62mol/L,故B错误,C正确;D、沉淀的质量=合金质量+氢氧根质量=1.76+0.04×2×17=3.12g,正确。
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则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中KNO3为还原剂 |
B.NaN3中氮元素为-3价 |
C.标准状况下,若有6.5gNaN3参加反应,则生成3.584L N2 |
D.若1mol KNO,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0mol |
某离子反应涉及H2O、ClO-、NH4+、H+、N2、Cl-六种微粒。其中c(NH4+)随反应进行逐渐减小。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反应的氧化剂是ClO- |
B.消耗l mol还原剂,转移电子3 mol |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
D.反应后溶液的酸性明显增强 |
将一定质量的镁、铜合金加入到稀硝酸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反应过程中还原产物全部是NO,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 mol·L-1的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5.1 g,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开始加入合金的质量可能为16.4 g |
B.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
C.生成沉淀完全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100 mL |
D.标准状况下产物NO的体积为22.4 L |
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 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19.2 g。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 )
A.原混合酸中NO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 |
B.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氢气 |
C.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 |
D.H2SO4浓度为2.5 mol/L |
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至过量,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CuI,蓝色溶液变为棕色。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SO2气体,溶液变成无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加KI溶液时,KI被氧化,CuI是氧化产物 |
B.通入SO2后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
C.通入22.4 L SO2参加反应时,有2NA个电子发生转移 |
D.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Cu2+>I2>SO2 |
下列各组物质中只具有还原性的是 ( )。
A.F-、CO、Na | B.Na、I-、Zn |
C.Fe3+、SO42-、NO3- | D.Fe3+、O2、H2O2 |
物质的量之比为1∶3的锌与稀硝酸混合,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此反应中硝酸体现强氧化性,全部被还原 |
B.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再加入金属铁,不再发生化学反应 |
C.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之比为1∶4 |
D.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之比为1∶5 |
亚硝酸钠是一种防腐剂和增色剂,但在食品中过量时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其在酸性条件下会产生NO和NO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NaN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
B.食用“醋溜豆芽”可能会减少亚硝酸钠对人体的危害 |
C.NaNO2和胃酸作用的离子方程式为: |
D.1 mol NaNO2在酸性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NO和NO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