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5.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塔中氮气和氢气的起始浓度分别为a mol•L-1和b mol•L-1,反应为:N2+3H2?2NH3,氨气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1)反应到5min时,氢气反应速率1.2mol/(L•min).A的平衡常数为$\frac{16}{(a-2)(b-6){\;}^{3}}$(用含a,b的表达式表示)
(2)在10min时采取的措施是移走生成的氨气,降低氨气的浓度
(3)若合成塔内生成17g氨气放出45.5kJ热量,写出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g)+3H2?2NH3(g)△H=-91KJ/mol
(4)反应达平衡后,再充入一定量的氮气和氢气,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填:“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平衡常数不变 (填“增大”、“减少”、“不变”)

分析 (1)由图可知,反应到5min时达平衡状态,氨气的浓度为4mol/L,根据v=$\frac{△c}{△t}$计算v(NH3),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H2);
根据三段式计算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代入平衡常数k=$\frac{c{\;}^{2}(NH{\;}_{3})}{c(N{\;}_{2})c{\;}^{3}(H{\;}_{2})}$计算;
(2)由图可知,10min瞬间改变条件,NH3的浓度为原平衡的一半,随后氨气的浓度增大,改变条件平衡向生成氨气的方向移动,应该是移走氨气的物质的量,降低氨气的浓度;
(3)若合成塔内生成17g氨气放出45.5kJ热量,34g氨气生成放热91KJ,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焓变写出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4)反应达平衡后,再充入一定量的氮气和氢气,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当温度不变时,平衡常数不变;

解答 解:(1)由图可知,反应到5min时达平衡状态,氨气的浓度为4mol/L,故v(NH3)=$\frac{4mol/L}{5min}$=0.8mol/(L•min),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故v(H2)=$\frac{3}{2}$v(NH3)=$\frac{3}{2}$×0.8mol/(L•min)=1.2mol/(L•min),
               N2+3H2?2NH3
开始(mol/L):a   b    0
变化(mol/L):2   6    4
平衡(mol/L):a-2  b-6  4
故平衡常数k=$\frac{c{\;}^{2}(NH{\;}_{3})}{c(N{\;}_{2})c{\;}^{3}(H{\;}_{2})}$=$\frac{4{\;}^{2}}{(a-2)(b-6){\;}^{3}}$=$\frac{16}{(a-2)(b-6){\;}^{3}}$;
故答案为:1.2mol/(L•min);$\frac{16}{(a-2)(b-6){\;}^{3}}$;
(2)由图可知,10min瞬间改变条件,NH3的浓度为原平衡的一半,随后氨气的浓度增大,改变条件平衡向生成氨气的方向移动,应该是移走氨气的物质的量,降低氨气的浓度,
故答案为:移走生成的氨气,降低氨气的浓度;
(3)塔内生成17g氨气放出45.5kJ热量,34g氨气生成放热91KJ,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对应反应焓变写出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2NH3(g)△H=-91KJ/mol;
故答案为:N2(g)+3H2?2NH3(g)△H=-91KJ/mol;
(4)反应达平衡后,再充入一定量的氮气和氢气,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所以充入一定量的氮气和氢气,平衡常数不变,
故答案为:正反应方向; 不变;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平衡常数有关计算与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图象与影响因素、等效平衡、反应热的有关计算等,题目综合性较大,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3.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CH3CH2OH  $→_{170℃}^{H_{2}SO_{4}(浓)}$ CH2=CH2                              
CH2=CH2+Br2→BrCH2CH2Br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水生成乙醚.
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1,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g•cm-3    0.79    2.2    0.71
  沸点/℃    78.5    132    34.6
  熔点/℃    一l30    9-1l6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各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d;(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C中应加入c,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判断该制各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溴的颜色完全褪去;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下层(填“上”“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b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蒸馏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乙烯与溴反应时放热,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较低(9℃),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而使气路堵塞.
20.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高效的多功能的水处理剂.已知K2FeO4具有下列性质①可溶于水、微溶于浓KOH溶液,②在0℃~5℃、强碱性溶液中比较稳定,③在Fe3+和Fe(OH)3催化作用下发生分解,④在酸性至弱碱性条件下,能与水反应生成Fe(OH)3和O2.工业上常采用NaClO氧化法生产K2FeO4,主要流程如下:

其中“氧化”阶段的反应原理为:2FeCl3+10NaOH+3NaClO=2Na2FeO4+9NaCl+5H2O
(1)“吸氯”应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进行,因为温度较高时反应生成的是NaClO3
①写出在温度较高时NaOH 与Cl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l2+6NaOH$\frac{\underline{\;\;△\;\;}}{\;}$NaClO3+5NaCl+3H2O,该反应中每转移1mol电子参加反应的Cl2 是0.6mol.
②“吸氯”阶段为了使Cl2尽可能被NaOH溶液吸收完全,除了及时搅拌反应物外,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适当增大NaOH溶液浓度、缓慢通入氯气、增大氯气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写出两条).
(2)“氧化”阶段制备Na2FeO4时,NaClO饱和溶液与FeCl3饱和溶液的混合方式为在搅拌下,将FeCl3饱和溶液缓慢滴加到NaClO饱和溶液中.
(3)“转化”是在保持温度在20℃并充分搅拌下完成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FeO4+2KOH=K2FeO4↓+2NaOH.
(4)“洗涤”工序中采用异丙醇(一种有机溶剂)作为洗涤剂而不用蒸馏水,两个主要优点是
防止K2FeO4溶解或分解而损耗、洗涤后易干燥.
(5)已知该生产工艺K2FeO4固体的综合产率约为40%,其他原料充足的情况下,35.5tCl2可制备26.4t K2FeO4固体.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