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6.如图为五个椭圆交叉构成的图案,椭圆内分别写C2H5OH、CO2、Fe2O3、FeCl3和NaOH五种物质,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均可归为一类,相交的部分A、B、C、D为其相应的分类标准代号.请回答下列问题:(1)两种物质都是电解质的是CD(填分类标准代号,下同),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的是B.
(2)分类标准代号A表示ac(多项选择)
a.两物质都是非电解质 b.两物质都是有机物 c.两物质都是含碳化合物 d.两物质都是氧化物
(3)上述五种物质中的某一物质能与某种强酸反应生成上述物质中的另一种物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
(4)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可归为一类,又能相互反应的是D(填分类标准代号),其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5)用洁净的烧杯取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上述五种物质中的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呈红褐色,得到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分析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氧化物:氧元素与另外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据此进行判断;
(2)乙醇和二氧化碳都是含碳化合物,二者都是非电解质;
(3)根据题意分析得出两种物质间的关系,从而确定该物质,并写出相应的方程式;
(4)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分析;
(5)根据氢氧化铁胶体的制作方法分析.
解答 解:(1)CH3CH2OH不是氧化物;在水中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二氧化碳是氧化物;在水溶液中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自身不能电离,是非电解质,
Fe2O3是氧化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
FeCl3不是氧化物;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
KOH不是氧化物;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
故相连的两种物质都是电解质的是CD;都是氧化物的是B;
故答案为:CD;B;
(2)a.乙醇和二氧化碳都属于非电解质,故a正确;
b.乙醇为有机物,而二氧化碳不属于有机物,故b错误;
c.乙醇和二氧化碳都是含碳化合物,故c正确;
d.二氧化碳为氧化物,而乙醇分子中含有H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ac;
(3)某一物质能与某种强酸反应生成上述中的另一种物质,所以这两种物质应有相同的元素,且化合价不变,所以是氧化铁和氯化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
故答案为:Fe2O3+6H+=2Fe3++3H2O;
(4)根据各物质的性质分析,只有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该反应中没有化合价的变化,所以是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D; 复分解;
(5)用洁净的烧杯取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氯化铁的饱和溶液,加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得到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故答案为:胶体.
点评 本题考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氧化物概念的辨析、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胶体的制备等知识,液面难度中等,试题知识点较多,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A. | 原电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 |
B. | 原电池中电子流入的一极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 |
C. | 铜锌原电池中电子由锌电极经过溶液到铜电极 | |
D. | 原电池中的阳离子向负极移动 |
A. | NaH中氢负离子的最外层有两个电子 | |
B. | 标准状况下,NaH+H2O=NaOH+H2↑中,每生成22.4L氢气,有1mol电子转移 | |
C. | NaH跟液氨反应时,有NaNH2生成 | |
D. | NaH中H-半径比Li+半径小 |
A. | H+、Fe3+、I-、SO${\;}_{4}^{2-}$ | B. | Al3+、Mg2+、CO${\;}_{3}^{2-}$、Cl- | ||
C. | K+、Fe2+、Ca2+、NO3- | D. | HCO3-、Na+、OH-、MnO4- |
(1)CO和H2O浓度变化如右图,则在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0.03mol•L-1•min-1.若降低温度,该反应的K值将增大,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将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当温度高于850℃时,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表.
时间(min) | CO | H2O | CO2 | H2 |
0 | 0.200 | 0.300 | 0 | 0 |
2 | 0.138 | 0.238 | 0.062 | 0.062 |
3 | c1 | c2 | c3 | c3 |
4 | c1 | c2 | c3 | c3 |
5 | 0.116 | 0.216 | 0.084 | |
6 | 0.096 | 0.266 | 0.104 |
②反应在4min~5min间,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d
a.增加水蒸气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加氢气浓度
(3)在相同温度下(850℃),若起始时c(CO)=1mol•L-1,c(H2O)=2mol•L-1,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H2的浓度为0.5mol•L-1,则此时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否(填“是”与“否”),此时v(正)大于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你判断的依据是浓度商Qc=$\frac{c(C{O}_{2})c({H}_{2})}{c(CO)c({H}_{2}O)}$=$\frac{0.5×0.5}{0.5×1.5}$=$\frac{1}{3}$<1,故平衡向正反应进行,此时v(正)>v(逆).
A. | 豆浆 | B. | 硫酸铜溶液 | C. | 蒸馏水 | D. | 食盐水 |
A. | 8g甲烷所含原子个数为2NA | |
B. | 含2NA个氯气分子的氯气的质量为71g | |
C. | 2L 0.5mol/L Al2(SO4)3溶液中含SO42-为NA | |
D. | 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例混合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22.4L所含的分子数为NA |
A. | K2S | B. | MgO | C. | MgS | D. | H2O2 |
A. | 若XY4分子中X原子处于正四面体的中心,则XY4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 |
B. | C2H5OH与C2H5Br相比,前者的相对分子质量远小于后者,而沸点却远高于后者,其原因是前者的分子间存在氢键 | |
C. | CO2与SiO2晶体熔化时,所克服的微粒间相互作用相同 | |
D. | 短周期元素离子aXm+和bYn-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