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某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A和2molB进行如下反应:
3A(g)+2B(g)4C(?)+2D(?),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molC,且反应的前后压强之比为5:4(相同的温度下测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 |
B.此时,B的平衡转化率是35% |
C.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
D.增加C,B的平衡转化率不变 |
D
解析试题分析:平衡时生成1.6molC,则根据方程式可知平衡时A、B、C、D的物质的量分别是2.8mol、1.2mol、1.6mol和0.8mol,则根据反应的前后压强之比为5:4可知,D是气体,C不是气体,即该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因此选项A不正确;平衡时生成1.6molC时,则消耗的B的物质的量为0.8mol,则B的平衡转化率为,故B错误;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则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右移动,但由于温度没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由于C不是气体,增加C对平衡没影响,B的平衡转化率不变,故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可逆反应平衡常数的判断、转化率计算以及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试题设计新颖,难易适中,注重解题的灵活性。该题通过考查学生利用化学平衡来书写平衡常数K、计算转化率,并分析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重点考查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答题时明确反应中物质的状态、温度与化学平衡常数K的关系、相同条件下物质的量之比为等于压强之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为了探索外界条件对反应:aX(g)+bY(g)cZ(g) 的影响,将X和Y以物质的量之比为a∶b开始反应,通过实验得到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分数,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H<0, a+b>c | B.△H>0, a+b<c |
C.△H>0, a+b>c | D.△H<0, a+b<c |
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硫酸的消耗量常被视为一个国家工业发达水平的一种标志。目前主要生产方法是“接触法”,有关2SO2+O22SO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故在一定条件下SO2和O2不可能全部转化为SO3 |
B.达到平衡后,反应就停止了,故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均为零 |
C.一定条件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SO2和1 mol O2,则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平衡的过程中,正反应速率不断减小,逆反应速率不断增大,某一时刻之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
D.平衡时SO2、O2、SO3的分子数之比不再改变 |
密闭容器中,反应xA(g)+yB(g) zC(g)达平衡时,A的浓度为0.5mol/L,若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达新平衡时A的浓度降为0.3mol/L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x+y>z | B.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
C.B的转化率降低 | D.C的体积分数下降 |
过量的铁粉与100 mL 0.1 mol/L的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快。为了降低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产生H2的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 )
①加H2O ②加NaOH固体 ③滴入过量浓硫酸 ④加少量的CH3COONa固体 ⑤加NaCl溶液
⑥滴加几滴硫酸铜溶液 ⑦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⑧改用10 mL 1 mol/L的盐酸
A.①⑥⑦ | B.①④⑤ | C.③⑦⑧ | D.③⑥⑦⑧ |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H2(g)+I2(g)2HI(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 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
C.反应速率v(H2)="0.5v" (HI) | D.c (H2):c(I2):c(HI)=1:1:2 |
在一定温度下,将两种气体M和N通入容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M和N的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t2时M与N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 |
B.t2与t3时刻的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
C.反应物与生成物平衡时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2:5 |
D.0~t2内用M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是mol/(L?min) |
实验室用铜与稀硝酸制取NO时,为加快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A.增加铜的用量 | B.增大压强 |
C.隔绝空气加热 | D.增大硝酸的浓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