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 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 溶液呈红色 |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
B | AgI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 | 有白色沉淀出现 | AgCl比AgI更难溶 |
C | Al箔插入稀HNO3中 | 无现象 | 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
D |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 试纸变蓝色 | 浓氨水呈碱性 |
D
解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三氯化磷(PCl3)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催化剂。实验室常用红磷与干燥的Cl2制取PCl3,装置如下图所示。
已知:红磷与少量Cl2反应生成PCl3,与过量Cl2反应生成PCl5。PCl3遇O2会生成POCl3(三氯氧磷), POCl3溶于PCl3,PCl3遇水会强烈水解生成H3PO3和HCl。PCl3、POCl3的熔沸点见下表。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PCl3 | -112 | 75.5 |
POCl3 | 2 | 105.3 |
(1)B中所装试剂是 ,F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
(2)实验时,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向D装置的曲颈甑中加入红磷,打开K3通入干燥的CO2,一段时间后,关闭K3,加热曲颈甑至上部有黄色升华物出现时通入氯气,反应立即进行。通干燥CO2的作用是 ,
(3)实验制得的粗产品中常含有POCl3、PCl5等。加入红磷加热除去PCl5后,通过 (填实验操作名称),即可得到较纯净的PCl3。
(4)C装置中的K1、K2的设计也出于类似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实验目的,实验时与K1、K2有关的操作是 。
(5)实验后期关闭K1,打开K2,将气体通入C装置中发生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为X。某同学设计实验来确定溶液X中含有的某些离子,请补充完成实验步骤和现象。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 | | 溶液X中含有Na+ |
② | | 溶液X中含有Cl- |
(5)玻璃管之间的连接需要用到胶皮管,连接的方法是:先把 ,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橡皮管。甲同学将装置A的示意图画成右图,该示意图中明显的错误是 。
仅用下表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就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 | 仪器 | 药品 | 实验目的 |
A | 托盘天平(带砝码)、胶头滴管、量筒、烧杯、药匙、玻璃棒 | NaCl固体、蒸馏水 | 配制一定质量份数的NaCl溶液 |
B | 分液漏斗、烧瓶、锥形瓶、导管及橡皮塞 | 盐酸、大理石、碳酸钠溶液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C | 酸式滴定管、胶头滴管、铁架台(带铁夹) | 已知浓度的盐酸、待测NaOH溶液 | 测定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
D | 烧杯、分液漏斗、胶头滴管、铁架台 | 待提纯的AlCl3溶液,NaoH溶液 | 提纯混有MgCl2杂质的AlCl3溶液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 操作 |
A | 比较水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 | 用金属钠分别与水和乙醇反应 |
B | 欲证明CH2=CHCHO中含有碳碳双键 | 滴入KMnO4酸性溶液,看紫红色是否褪去 |
C | 确定磷、砷两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 测定同温同浓度的Na3PO4和Na3AsO4水溶液的pH |
D | 欲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 | 向混合液中加入浓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 实验目的 | 操作 |
① | 比较水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 | 用金属钠分别与水和乙醇反应 |
② | 欲证明CH2=CHCHO中含有碳碳双键 | 滴入KMnO4酸性溶液,看紫红色是否褪去 |
③ | 欲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 | 向混合液中加入浓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
④ | 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
⑤ | 比较确定铜和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Mg(NO3)2、Cu(NO3)2的混合液 |
⑥ | 确定碳和硅两元素非金属性强弱 | 测同温同浓度Na2CO3和Na2SiO3水溶液的pH |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下列实验对应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①能组成Zn-Cu原电池 |
B.②能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C.③说明反应2NO2(g) N2O4(g),ΔH<0 |
D.④白色沉淀为BaSO4 |
下列关于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 |
B.图乙:构成锌—铜原电池 |
C.图丙:根据实验现象推知酸性CH3COOH>H2CO3>C6H5OH |
D.图丁:验证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 |